第197部分(3 / 4)

小說:華夏立國傳 作者:老是不進球

行了非常深入地討論,而曾華的回信也讓桓溫更放心了一些。

快九月。江左朝廷地旨意終於也來了。先是同意曾華的上表,對沈勁進行了一番表彰,然後召忠良之後沈赤去建業,準備大用。

在詔書最後部分,朝廷含含糊糊地說道,如今天下安定不久,百姓凋零,朝廷為了不勞民傷財,決定暫時僻居建業,故都洛陽就請大將軍曾華好生看管。

江左朝廷如此好說話,曾華也要好好表態一番。

曾華拍著胸脯對使者慷慨激昂地保證,晉室的祖宗陵墓就交給他了,不但有重兵護衛,還有專人打理,逢年過節一定會有人給司馬家的祖宗們燒紙錢上供果的。而且江左朝廷的祭祖使者北府一律包吃包住,絕無二話。

忙完這些,曾華離開洛陽,急忙向長安進發。

曾華急匆匆地趕回長安,是因為那裡有一件大事一直久拖不決。

興寧三年,雍州大學國史科的教授們寫出了一篇文章…《羯胡考源》,並在曾華的授意下發表在《民報》、《學報》等報刊上,引起極大地轟動。

雍州大學地教授考據,胡是大宛以西的康居人1,但羯胡又和曾經被康居人所征服的藥殺水(錫爾河)以南地農耕居民—粟特人(格底亞那人)不一樣。羯胡是由居住在大澤(鹹海)以東,藥殺水以北以遊牧為生的正宗康居人(羌渠)分離出來的。

教授們考據,前兩漢時期,康居羈屬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隨匈奴東來,轉戰於漠北草原,其後又隨之南遷,逐漸內徙於上黨武鄉一帶,因為他們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稱有書籍記載:“匈奴別部,羌渠之冑。”

此文一出,便有人撰文隨議道,北府早就平定西域,疆域已經與康居相鄰,現在已經考據出胡的根源,為什麼不大發虎賁,直搗其老巢,斬草除根,以報華夏先人的血海深仇。

這一論點得到了國學和各州學生員學子們的熱烈支援,這些熱血青年們紛紛上書或撰文,大敘“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要求北府雄師西征,重塑強國榮耀。

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卻不支援這一論點,他們強調了西征的艱難性,並說明了康居是個苦寒之地,出兵那裡失遠大於得。而且胡只是康居人分離出來的,遊離其部族已經數百年了,應該早就看著是兩個不同的部族。現在卻因為一篇文章就將萬里之遙的康居牽涉進來,太小題大做了,花那麼多錢去西征康居,還不如把這些錢花在改善民生上。

於是兩派人馬爭得面紅耳赤,而且這兩派人馬卻不分保守、新派,在國學、報刊、中書行省、門下行省中吵得不亦樂乎。結果興寧三年提出的《西征康居武事案》在中書行省一直沒有得到透過,而相應的《西征預算案》也沒有在門下行省透過,一直拖到現在。曾華趕回長安,就是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影響。促使這兩議案透過。

曾聞知道曾華趕回去地目的,於是便趁在潼關休息時,找了機會偷偷地問道:“父親大人,我們為什麼要西征康居?真的只是為了出口氣,報仇雪恨嗎?”

曾華不由笑了,這話也只有自己這個兒子敢問出來。他不由地拍拍曾聞的頭,臉色變得肅穆地答道:“很多君王統治者為了自己王位的穩固和能傳千秋萬代,總是喜歡透過各種手段讓百姓們變成綿羊。最後卻砸斷了我們華夏民族的脊樑。

曾華說到這裡。眼睛深深地望著營地外的一片黑色。默然了許久才繼續說道:“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剛遭受了極大地破壞和打擊,你說現在最要緊地是什麼?”

曾聞不敢輕易回答這個問題,只是搖頭。

“是恢復我們地信心,恢復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信心。房屋田地毀了,我們還可以重建,但是骨氣和信心沒有了,我們國家和民族就是恢復得再富足也沒有用。”曾華繼續說道。

“父親大人。我懂了,西征康居是為了讓我們華夏恢復信心。”曾聞小心翼翼地答道。

“是的,當年為什麼大漢之名能遠播天下域外,那是因為他們能夠封狼居胥和錚錚言道…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聽到這裡,曾聞不由熱血沸騰,封狼居胥和陳湯上表,是任何一位武將終身的追求,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最堅實的信心保證。

“聞兒。你聽說過天子之怒和士子之

“父親。我知道,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而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縭素。”曾聞激動地答道。

“這士子之怒正是我們華夏百姓們應該有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站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