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我軍兵力並無優勢,分兵實乃大忌。況且現在我們背倚承天門,有所屏障,貿然出擊非明智之舉。”
兩人一來就扯皮,眾官面面相覷。
唐人知進不知退,普遍自信爆滿,建議主動出擊的李慈正是如此,眼看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在眼前,恨不得馬上就能成功不只他一個,其他人也紛紛支援李慈,鄙視常元楷,確實常元楷平時就表現得有點膽小謹慎、畏手畏腳。
常元楷漲紅了臉道:“你們都是紙上談兵,我是知道,萬騎那邊很多李三郎的心腹,就算三郎就此駕崩,也得防著他們魚死網破為主報仇!慎用羽林,儲存實力方是正途!”
之前李慈就建議常元楷嘗試射|殺李隆基,現在首功被別人撈走了,心裡正不爽,哪裡還顧得上上下尊卑,立刻便拍著胸脯道:“行軍佈陣、兵法奇謀,我哪樣比你差?何來紙上談兵!”
眾人一聽,所謂旁觀者明,心下都覺得李慈說得有點過了,畢竟常元楷是他的上司,起碼的尊重態度都沒有實在不妥。
李慈猶自說道:“敵兵群龍無首,軍心已散,便無戰心。我們只需控制南門兩面通道,將其封鎖在外廷內,他們幾千人沒有水源,如何堅持?”
常元楷也動了氣:“太極宮左邊為掖庭宮,右邊為東宮。這兩個宮殿雖未開南北門,只有東西門,但只要進入左右二宮,通明門、鳳凰門也可直出宮城。單取立政門與虔化門何益?兵法雲十而圍之,我們並無優勢,如何圍?”
李慈道:“敵兵懼困,則動。在其移動之際我軍往擊,可大破之。”
見兩個羽林軍武官爭吵不休,薛崇訓不禁對太平公主道:“母親,情勢已是千鈞一髮,二位將軍意見不同,非得您拿個主意。”
太平公主左顧而言他:“當今之時,因太上皇不能控制局面,稱咽喉之鎖的玄武門反倒作用不大了;倒是我們手裡的承天門,外面就是朝廷,大局已在我手。”
眾人聽罷皆點頭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