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面是國會大樓,西面是國家博物館,國會大廈是西式風格,而國家博物館則完全是中式,斗拱飛簷,看上去更為親切。氣派莊嚴的兩座巨大的建築物已經封頂了。原來首都建設總體方案中最初在國家博物館的位置是總統府,但被龍謙否決,認為國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設在首都的核心區域是應當的,但總統府不應該在這個位置。
段祺瑞的目光落在正陽門北高聳的無名英雄紀念碑上。輕聲對司機兼警衛說,“繞一圈。”
轎車繞著廣場轉了一圈。司機是衛戍區警衛局選調的,已經跟了段祺瑞兩年,知道部長的習慣,在紀念碑前放慢了速度。段祺瑞搖下了窗子,看到紀念碑兩側持槍肅立計程車兵,也看到了碑座前長年不息的焰火。紀念碑是1911年由龍謙提議建立的,碑身正面刻著譚延輳��櫚摹拔�����來共恍唷卑爍隹�宕笞鄭�趁媸恰澳愕拿�治奕酥��D愕墓�ㄓ朗萊ご媯 比詞�1912年回國的民黨大員胡漢民所寫。
能將墨寶留在如此莊嚴的建築物上對於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榮譽。特別是那些自詡字還拿得出手的人。一時間,誰來為紀念碑題詞成為了高層爭論的話題。最終以書法定,譚延輳У目�楹禿�好竦牧ナ槎際且皇笨⊙澹�」芎�好裨�敲繕驕�牡惺幀5�故腔竦昧爍孟釷餿佟9丶�潛�牡哪諶菁肝拚�欏K�灼�訟漣�惱��U駒諏爍�吒�愕牟忝媯��院�好襉廊幻�剩�渙�戳慫姆�還�帷W鈧昭〕鱟詈玫淖痔澹�鑰逃詡湍畋��弦雲謨籃恪�
以書法論,鄭孝胥的名氣絕對在胡漢民之上。但此人一直未曾放棄對共和國政體的攻擊,頑固地站在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滿清立場上,奉滿清為正朔,總統斷然否決了用鄭孝胥書寫的提議,“字寫的再好也不能用了,這是一個原則問題。”這是總統的原話。但段祺瑞想不通為什麼會用胡漢民。
最有資格題詞的自然是總統。但龍謙坦承自己的毛筆字根本拿不出手。段祺瑞確實沒有見過龍謙的毛筆字,他所有的信函公文都是用鋼筆書寫的,偶爾還會出現他獨有的“簡體”,段祺瑞研究過龍謙的“簡體”,儘管“簡體”是越來越少了,但確實是一種“字型”而不是錯誤,錯誤和錯體的區別很簡單,當他始終堅持一種寫法時就很難說是錯誤了,而是一種對現有字型的“修正”。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的部分專家為此引發一場爭論,即漢字是否應當改革,普及義務教育遇到了障礙,必須承認,祖先留給我們的某些漢字確實過於繁複了些,有的字筆畫超過了二十數。讓小學生和掃盲班學員苦不堪言,總統的“簡體”便顯示出了合理性。大致教育部主張做文字的革新,中研院堅決反對,比如“二章”(章炳麟和章士釗)就堅決反對簡化漢字。不過,一種更為“巧妙”的拼音文字已經被教育部採納,發明者是一個江蘇人,由此獲得教育部的大獎,那種用拉丁字母標註漢字的辦法甚為巧妙,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漢字讀音,學會拼音,即使不會寫,也可以正確地閱讀文書了。
碑文卻是龍謙的作品。本來,國會已經組織人馬為紀念碑碑文“徵文”了,但辦公廳送來了總統的題詞,立即被國會所採用。不僅因為龍謙的身份,更因為碑文言簡意賅,寓意深長,有一種永恆的莊嚴,非常貼切。
段祺瑞覺得紀念碑背後鐫刻的銘文更為深刻,每次閱讀都有一種莊嚴的感動。這座通體漢白玉的巨大紀念碑確實感召了無數的國民,從來沒有一座紀念那些為國征戰而死的無名烈士,有的只是正史留名的帝王將相,這座紀念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為國犧牲的烈士紀念碑,算是開創了歷史,受到了軍隊、政府和百姓極大的愛護。建軍節軍隊會有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學校會組織學生代表來獻花祭祀,北京市甚至出臺了地方性規定,所有新婚夫婦均需到紀念碑獻花換取一份證明後才可領取結婚證。因此,紀念碑基座前的鮮花長年不斷。如果是清明節,這裡幾乎就是花圈的海洋了。
段祺瑞是帶過兵的,他知道這座紀念碑對於士氣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當汽車繞至國會大廈前,段祺瑞的思緒回到了龍謙身上。
他成功地喚醒了一個沉睡百年的民族!對於因歐戰爆發而驟然緊張的外交局勢,段祺瑞其實並不擔心。他相信龍謙的決策力,更相信國防軍的實力。“增加軍費也是不得已啊。增就增吧,曾經渴望有一支可以保衛國家的軍隊,如今有了,卻捨不得花錢了”一絲苦笑浮上段祺瑞臉龐。(未完待續。。)
第二章青島第一節要塞一
駐華大使們對新中國鉅變的瞭解自然要比那些從來未曾踏足中國的決策層大人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