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2 / 4)

小說:蒙山軍 作者:溜溜

林述慶大喜,這下子好辦了。當即命令自己的一個連守衛藩庫,徹底清點,這是革命的本錢,有了這些錢,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林述慶召集起義軍核心人員商議,成立革命軍總指揮部,林述慶暫代總指揮,當前的任務一是緊急聯絡城南的十八協,爭取十八協起義並且促使徐統制官起義。林述慶認為徐紹楨開明且精通軍事,如果有他來統籌大局,下面的事情將好辦多了。其次就是駐守漢陽及漢口的黎元洪第二十一協,如果他們起義當然很好,如果他們頑抗,則需要打幾仗將其消滅。

很快,有人跑來報告,二十一協有人前來聯絡,他們也舉事了!

林述慶大喜,急忙請入,來人自稱叫謝國超,是黎元洪四十一標營長,說部隊已經舉義,挾持了協統黎元洪,楚望臺軍械庫已下,請第九鎮的同志前往黎元洪公館商議大事。

謝國超說,同盟會譚人鳳及宋教仁均在武昌,已被文學社蔣翊武請至黎公館。

“譚先生和宋先生在嗎?這可太好了!”林述慶更加歡喜。

譚人鳳和宋教仁沒想到局勢突然鉅變。他們本來是集中力量做二十一協的工作的,透過孫武,已經聯絡到了蔣翊武。在宋教仁的斡旋下,兩派組織同意接受同盟會的領導發動起義。

譚宋二人不懂軍事,他們自然關心起義是否可以成功。蔣翊武說,第八鎮長沙大敗對於二十一協震動極大,軍心浮動,正是起義的好時機。所慮者二,一是停泊於江面的海軍艦隻,他們的大炮口徑大,射程遠,如果海軍開炮抵抗,起義軍必受重大損失。其二是第九鎮,我們與其沒有任何聯絡,據說第九鎮即將開赴城外,還說二十一協也要接受第九鎮指揮,時不我待,若要舉事,應當擊斃或者俘虜武昌高官,但他們都在武昌城中,我部無法越過第九鎮行動,若要以起義部隊獨抗第九鎮,毫無成算。

這真是個問題。第九鎮調武昌後,部隊佔據了原第八鎮營盤,主力集中於武昌城,而武昌是湖北政治重心,督府、藩庫等均在武昌。

武漢被長江、漢江分割為三鎮,武昌為政治中心,漢口為商業中心,西面的漢陽則為工業中心。

如果不控制湖北軍政首腦,萬一他們掌控第九鎮反撲起義軍,大事去矣。

這兩天譚宋及劉公、孫武、蔣翊武等人一直商議如何舉事。孫武認為應當選擇在第九鎮離開但二十一協尚未動的時候舉事最好。這個意見被同盟會首腦所接受。這裡面一樣存在一個彈藥問題,第八鎮生亂後。二十一協也採取了預防措施,士兵手裡的彈藥全部被收走了。

蔣翊武指出,原第八鎮部隊守衛的楚望臺軍火庫是湖北最大的武器庫,庫存武器彈藥極多。第八鎮調離後,楚望臺軍火庫由二十一協工程隊守衛,如果能夠說服該隊起義,則解決了部隊急需的彈藥問題。

宋教仁當即指示蔣翊武和孫武負責此事,透過各種關係取得與守衛部隊的聯絡,不管用什麼辦法,文的武的都行。務必將楚望臺軍械庫控制在自己人手中。

譚宋極為興奮。認為武昌局勢正朝著成功的方向滑行。這是從未有過的大好局面,這次舉事的可不是會黨,而是受過嚴格訓練的軍隊,假如同盟會能控制這部分軍隊。後面的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就在第九鎮起義的前一晚。譚宋倆人還密商起義後的行止。最大的威脅是蹲在長沙尚未北進的蒙山軍!不管武昌怎麼變,蒙山軍是一定會北進奪取武昌的,武力抵抗還是與蒙山軍談判?如果談判。該持何種立場?

譚人鳳主張與蒙山軍談判。既然龍謙“勘電”宣告只要主張推翻滿清重建國家者即為同道,那麼談判的基礎是有的。打肯定不是辦法。譚人鳳做了這樣一個推理:蒙山軍主力是第五鎮,現在即在長沙。既然其留在山東的雜兵能夠打敗北洋主力守住德州,第五鎮戰力就極為可怖了。打是自取滅亡,說不定龍謙那廝正希望我們抵抗呢,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武力解決武昌問題。

宋教仁則希望立即聯絡同盟會其他領袖,最好請黃興前來主持大局。宋譚二人均是湖南人,與黃興是同鄉,宋教仁自忖自己與譚人鳳在你兩湖的威望不及黃興,如果黃興前來主持軍務,龍謙定有顧慮,他總不能與兩湖軍民為敵吧?

譚人鳳則不同意找黃興來。他對孫文已經失望,而黃興總是顧慮同盟會的團結,無原則地支援孫文。他來萬一別生枝節又當如何?而且黃興現在尚在日本,眼前已是千鈞一髮之勢,哪裡還等得及?

於是商定,先把起義搞起來再說。

結果,第二日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