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比自己小了十六歲的青年將領並無一絲的矜功之態。相反很是說了幾句得體的話,對自己表示尊敬。對於河堤決口,龍謙認為水利欠賬過多是出事的主要原因,北洋官兵和當地官府已經盡力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出事是僥倖,出事幾乎成為必然。提督大人不必自責了。倒是今後要花大力氣整治黃河,它流淌在山東地面上,總要發揮其長,避免其短,不能讓濟陽的慘禍再次上演
話雖說的沒錯,馮國璋想,根治黃河?簡直是做夢。他已經在構思文稿,準備上奏朝廷。周馥及山東有司都會上報,這場災禍中,得利的只有龍謙一人。他們千里赴援,守住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合龍的大壩,這些功勞,即使龍謙不提,那個將龍謙視為救星的巡撫大人也會上奏的。
馮國璋刻意注意了蒙山軍的官兵,從龍謙以下,一水兒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年紀在三十歲以上的,年輕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標誌。而在大壩合龍過程中蒙山軍所表現出的勇敢。堅強、智慧也給馮國璋極大的震撼。他承認都是好兵,沒有嚴格的訓練絕不會達到如此的水平,窺一斑而知全豹,一支軍隊在洪水面前的表現,完全可以視為其在戰場上的表現。(未完待續。)
第七節初識方聲遠一
山東的水情對於中樞諸公而言,還算不上什麼一等一的大事。。進入癸卯年(1903年),大事一件接一件,直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濟陽決口似乎就算不上什麼特別重要的大事了。朝廷在接到山東省的報告後,只是發了道上諭,表彰卓有勞績的威勝軍右翼官兵,賞銀一萬兩以示褒獎。對於山東地方及駐山東北洋軍,上諭連提都沒有提。
朝廷的事情確實多且煩。
如果講這兩年的主要特點,無疑是新政唱著主角。從前年冬算起,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朝廷迅猛地奔跑——新政的力度遠遠超過了戊戌年康梁的那些主張。
新政的主要主要方面有三個:第一是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第二是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第三是改革軍制,建立一支足以抵抗外侮的強軍。
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做的最好的是江浙和魯南。據統計,資本總額在一萬元的民營企業,1895~1900年僅為104家,資本總額2300餘萬元。從1901年起,民營資本迅速增加,以魯南為代表,在短短兩年內,開辦的實業超過了70家,竟然形成了資本總額上千萬的實業集團,不能不令人側目。江浙的經濟實力本來就很強,以狀元郎張謇的大生紗廠為例,自1901年,廠子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實力增加了數倍。而陝西、四川、兩廣、兩湖的私營企業都在飛速發展中。目前還沒有詳盡的資料,但據估計,兩年來,私人資本在工業領域至少增長了兩倍有餘。
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更是成績斐然。袁世凱創辦山東及直隸大學堂,張之洞創辦兩湖大學堂,四川總督奎俊創辦四川大學堂——各地的督撫們憋著勁兒地辦新式學堂成了一種時尚,好像一省之內不辦一所新式學堂就丟份子似的。
而這些新式學堂的課程設定,是千百年來只知聖賢典籍的國人聞所未聞的:物理學,化學、力學、植物學、農學、工程學、數學、地理學等等。看看京師大學堂的課程設計吧:政治總義,大清會典要義,中國古今歷代法制考,東西各國法制比較,國家財政學,各國行政機關學,各國土地民物統計學,警察監獄學,各國近世外交史,各國理財學術史,教育學,交涉法,法律學原理,各國政治史,各國憲法民法商法刑法,各國刑法總論
當局注意到了與世界的接軌,卻沒有想到當學生們接觸到這些知識後,會產生何種後果。
國內的教育如此,派遣學生留洋更是如火如荼。辛丑年後,朝廷鼓勵遊學,著名總督,清流領袖張之洞都將兒子自費送到了美國,連《紐約時報》都做了報道。國內一時間出現了留學熱,以留學曰本最為常見。明治維新後的曰本,有一種令中國人痴迷的清新空氣,留學生以為看到了新世界,連梁啟超都撰文說,“戊戌亡命曰本時,親見一新邦之興起,如呼吸凌晨之曉風,腦清身爽”瞧瞧吧,保皇黨的領袖在曰本是何種感覺?
新式教育辦的轟轟烈烈,幾乎成了新政的代名詞。但清廷沒想到的是新式教育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給自己找了掘墓人。學潮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在官僚們看來,那幫學生火氣太大,昔曰的師道尊嚴被摧毀了,學生們變得桀驁難馴。南洋公學數百學生因為一件小事竟然集體退學,那件事不過是教習禁止學生閱讀報刊而已。
教育是一方面,輿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