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由不準,現在就算上那些防營兄弟,不過五六千人!怎麼能守得住一半的河防?龍謙他有這個本事,我馮國璋沒有!不是卑職不遵大人號令,協防可以,以我的兵為主,不成!大人若是執意按照龍謙那廝的鬼話辦,還請先撤掉我這個提督吧。
周馥當然撤不掉馮國璋的提督之職。這省軍區司令官的任免權不在他這個省長手裡,而是在國防部(兵部)那裡。
周馥知道,馮國璋不會買自己的賬,他只認袁世凱。儘管這兩年袁世凱將他扔在山東使他有所怨恨。特別是中央練兵處成立,昔日的同僚紛紛佔據要津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朝廷終於決定編練新式陸軍,已經擬定了六個鎮的番號!馮國璋沒有想法才叫有鬼!去年春袁世凱組建三個協的新軍,按照馮氏的資歷,佔據一個協統位子是可以的,但他當著山東提督,自然沒了他的份。
這些都不可能不讓馮氏惱怒,但他還是袁世凱的人,不會上自己的船。
第二節抗洪二
其實,馮國璋不願在河防大局上與周馥撕破臉皮。他曉得黃河防務的重要性。
河南,山東兩省,河工歷來是省裡的主要工作之一。朝廷為此每年都撥付大筆的專項銀子,儘管由於甲午以來外侮日甚,影響了中央財政的收入,也減少了河工銀子的支付,但上面還是給錢的。
因河防問題被摘了頂子的官員,伸出兩隻手怕是也數不過來。
問題是周馥這次要將軍隊頂上一線去!這就讓馮國璋感到難以接受。頂上一線就要承擔應有的責任!這才是馮氏最為憂心的。雖然他的職責不在河防,但山東境內,特別是武定府內一段河道,最為憂心。偏偏撫臺竟然提出要自己負責那一段!
馮國璋性格深處有著濃重的被人們稱作“滑頭”的東西。
周馥提出依靠軍隊固守河防無疑又是受了龍謙那廝的蠱惑了,其證據很充分,連分兵駐守的方案都有了。但馮國璋為自己考慮,不能答應。
馮國璋看到周馥黑下來的臉色,沉吟片刻,起身肅然拱手,“老大人,非是國璋不領命,實是有難處那。軍隊上堤固守,國璋贊同,但具體的方案,能否改一改?曹州一段,國璋所部完全交給威勝軍右翼統轄,並不調出。泰安至濟南一段,由國璋所部負責,但兩地官府均要聽從國璋調遣,河防物資,亦要地方備足。誰誤事,國璋就取誰的人頭!武定一段,還是交給龍謙吧。”
周馥沒吭氣,心想,這小子更狠。誤事就取人頭?不過馮國璋這個方案,並非不能接受,龍謙遠道赴援,走三百里是走,五百里也是走。
“好,就這麼辦。不過,馮提督所說的取人頭一項”
“大人,國璋豈非不知朝廷法度之人?但不嚴厲一些。卑職是怕下面輕慢誤事啊。”
“好,就按華甫說的辦。老夫這邊傳電龍謙,讓其率部早日啟程。無論如何,今年不能讓河防出一點問題。”
龍謙接到巡撫衙門正式通知,並未計較建議的變更將自己的部隊分置兩處。當日,集結抗洪的命令便下給了相關部隊。周毅的第二標西進曹州,負責曹州境內的河防。龍謙似乎有些不放心曹州——那邊剛出過事,將參謀長寧時俊派去了第二標坐鎮。龍謙交給寧時俊帶去曹州的。還有總部工兵營的一個半連和騎兵營的一個連。
總部直屬隊其餘分隊(欠警衛營二連),魯山第一標(欠騎兵連),預備役第二、第三營及其直屬分隊,前往武定府。這一路由龍謙親自率領。
司令部由副參謀長司徒均留守主持,因為局勢平靜,所以留守部隊只有一個警衛連和一個騎兵連。但沂州有隨營軍校的數百學員,費縣還留了一個最強的營。龍謙認為足以應付突發情況了。
在命令下達的第二日,緊急趕印的百餘份小冊子被送往各部,供部隊學習。這份在半個月前龍謙親自動手編纂的關於抗洪固堤有關注意事項的小冊子讓他費盡心機,但始終不滿意。直到任務來臨。才匆匆定稿加急趕印出來。他想,不管怎樣。有它總比沒它好。畢竟,自己手下這些指揮官們還沒有人指揮過對付洪水的戰爭,包括自己在內。
發放小冊子的同時,龍謙行文巡撫衙門,提出了七項建議:一是開列了河防所需物資的明細,務請當地官府備足;二是以山東巡撫衙門的名義發行河防專項債券。向沿岸富戶募集資金,購買囤積抗洪物資,約定在來年連本帶息償還債務;三是要將懂水利的河工,當初指揮築堤的負責人等都集合起來,提前探明危險河段。四是有償募集青壯,編為河防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