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按察使,本打算藉著勤王的機會,在慈禧面前狠狠地露一把臉,沒想到遭遇甘軍,阻礙了行程不說,還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馬。功勞都被名不見經傳的龍謙拿去了!山東兵不僅救了太后和皇帝,還帶來了數百洋人俘虜,其中還有一個英國海軍中將!自兩宮進駐太原,當地百姓議論最多的不是流亡在外的朝廷,而是打敗了聯軍的山東兵!民間將山東兵在天津痛擊洋人的故事傳的神乎其神,連榆次縣的許多士紳都自發地去太原慰勞這支給國家掙了臉面的軍隊。
而朝廷也渾然沒把岑chūn萱當回事。慈禧召見了他,慰勞勉勵的話講了不少,實惠卻一點沒撈著,搞得岑chūn萱很是失望。如今連軍餉糧草都沒了著落,部下怨聲載道,讓這位性格跳脫雄心萬丈的傢伙鬱悶不止。榮祿要他將部隊交給龍謙,岑chūn萱當即拒絕。
“大人,卑職願率軍前往娘子關禦敵!”岑chūn萱慷慨激昂,“臣官居二品,那龍謙不過是一名記名副將,焉能與臣相比?請大人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
對於部隊的戰鬥力,榮祿卻有著自己的判斷。山東兵可勝洋兵,董福祥卻拿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數百洋人無可奈何。而岑chūn萱又是董福祥手下敗將,其高下立辨。事關朝廷的安危,榮祿可不能再信將領們的胡吹法螺了。岑chūn萱忠心是有的,但打仗嘛,他更信得過龍謙。
聽了岑chūn萱的話,榮祿沉下臉來,“太后已有聖斷,爾難道抗旨不尊嗎?”
這個罪名可當不起,岑chūn萱退而求其次,“卑職不敢。既如此,卑職願帶兵協助山東兵禦敵。”
“這倒是可以。”榮祿略微想了想就答應了,“不過,此去鎮守娘子關,以龍謙所部為主,知道嗎?”
“卑職明白。”
清廷總是犯此類錯誤,尤其在軍事上,總是互相掣肘,很難事權統一,典型的記吃不記打。
不過,岑chūn萱並未成行,他的好運來了。毓賢被罷免了巡撫,慈禧一時間也找不到的合適的人。岑chūn萱品級擺在那兒,於是便命岑chūn萱署理山西巡撫,出征之事自然也就擱下了。岑chūn萱帶來的那些甘肅兵,自然成了他的巡撫標營。
龍謙得了聖旨,回去安排行動事宜。大家對脫離朝廷總體上感到高興,往娘子關方向去,等於向山東近了一大步。但這段時間駐紮城南郊外軍營,吃的好睡的足,又有些捨不得離開。龍謙發現了這個苗頭,立即召集連長以上軍官開了會,講明瞭此次行動的意義,不僅是擋住洋兵進入山西,更主要的是要創造回山東的機會。
“我判斷,聯軍進攻山西的兵力不會多。而且作戰意志不會堅決。他們打běi 精是為了救使館,打太原只是單純地威脅朝廷了。所以,這一仗不難打。我們並非單獨作戰,據他們講,娘子關一帶有兵駐守,有三個巡防營之多,人數上千了。山西兵保衛自己的家鄉,作戰的動力是有的。娘子關為天下雄關,扼守自冀入晉的要道,易守難攻,單事防禦,把握很大。何況還有炮兵助戰,取勝不難。”
岑chūn萱要求參戰的事,龍謙根本不知道。
蒙山軍的軍官們對打仗沒什麼畏懼,魯山提了軍餉、糧草及彈藥等問題,龍謙說這些我都跟朝廷提了,大家放心,事關他們的安危,他們總會解決一點的。
“現在做幾件事。第一,貼出招兵榜,不光在城裡張貼,而且要到附近幾個縣城去貼,陽曲、榆次、清徐,都要張貼。寫明參軍即給八兩銀子的安家費。能招多少招多少,這些人不能打仗,至少能將現在的民夫隊騰出來。第二,將民夫隊的人編入各連,不願意參軍的每人發給五兩銀子。俘虜不管了,移交榮祿派來的人,他們馬上就到。這兩件事都由藍心治負責。第三,後勤科立即採購物資,特別是棉衣,能買多少買多少。買不著成衣,棉花布匹多買一些。連樹鵬負責,後勤科先留在太原,晚一些走,娘子關一帶是山區,這些東西不好解決。第四,魯山帶司徒均及騎兵連先期出發探路,實地勘察地形,聯絡駐軍。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
大家覺得司令都想到了,起立敬禮,各自安排去了。連樹鵬留下來,說招兵的錢肯定不夠了,即使只招300人,他也拿不出錢了。龍謙說沒關係,銀子馬上就有,不用擔心。
從天津招募一路跟到太原的民夫隊已經融入了蒙山軍,絕大多數都表示了願意參軍的意願。有這近三百人的補充,現有的連隊實力會得到部分的恢復。
吳永聽說龍謙部又要出征,跑來軍營,說他在太原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