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的陸軍整編計有1~16、21、22共18個陸軍師另一個騎兵旅,其中含6個甲種師。建國後又新建了17~20、23五個乙種師,分別配屬於東南、南方及西北三個軍區。其中第18師還參加了山東戰役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參加過遠征唐努烏梁海的**騎兵旅在1911年擴編為師,由蒙山軍老資格的騎兵軍官蔣存先統帶。另外就是成立了隸屬總參的兩個重炮旅。
1912年成立了鐵道兵司令部,陸軍第17、22兩師被劃入鐵道兵司令部,番號改為鐵道兵第1、2師。
在1916年初,國防軍陸軍共有24個師,56個旅。編制內陸軍總兵力為102。6萬(含軍事院校學員、工程兵等特種部隊)。
總參及國防部拿出的陸軍編制調整方案是這樣的:保留原有的六大軍區和衛戍區不變,改編設立第1~22共22個軍,每軍編3個步兵師,共計66個步兵師,另編2個騎兵師和3個炮兵師,除兩個鐵道兵師擴編為五個師不設軍由鐵道兵司令部直轄之外,陸軍計有戰鬥部隊71個師。
實際是擴編了。
調整編制後各軍隸屬如下:衛戍區:第2、第4、第10軍。北方軍區:第1、第5、第9、第12、第21軍。中央軍區:第6、第16、第18軍。東南軍區:第3、第15、第20軍。南方軍區:第8、第14軍。西南軍區:第13、第22軍。西北軍區:第7、第11、第17、第19軍。
其中第11、17、22三個軍為新建。分別由原第1師1旅、第6師16旅及第9師25旅為主擴建。其餘則延續了師的舊有番號。
完成整編後的陸軍師每師轄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並配屬相應的偵察、警衛、通訊、工兵等部隊,每師的編制人數為13500人。總參謀部對團級以下部隊編制做了詳細規定,國防部設定了相應的編制軍銜。
國防部曾有將軍長的編制軍銜定為中將的提議,但被龍謙否決。龍謙說了他的意見,認為還是少將妥當些。理由嘛,還是老話,給他們留下進步的餘地吧。這樣師長一級的編制軍銜就降到了准將,不過改編後的師其實就是過去的旅,旅長原有的編制軍銜就是准將。
這是一次大整編。部隊將面臨大擴編。特別是新組建三個軍,將有一大批將領獲得晉升的機會。3月2日的會議上國防部拿出了自己的意見報龍謙審定,龍謙當場就拍板了。國防部關於高階軍官的配備是通盤考慮的,一部分在國防部及總參任職的將軍將下去帶兵,一部分參謀長轉為了軍事主官,也有一部分師旅長調入國防部及總參,或者擔任了軍區、軍的參謀長。
事前,王明遠已經徵求了司徒均的意見。所以這次人事調整並未耗費更多的時間。
從總參及國防部擬就的部隊隸屬來看,西北和北方軍區是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個軍區,北方軍區編設了五個軍,原第1、第9兩大王牌師改編的軍都編入了該軍區,而且,東北軍區還有兩個具有戰鬥力的農墾師。而西北軍區也不含糊,第7軍的前身第7師本就是甲種師,由戰功赫赫的原6師16旅擴編而成的第17軍也配屬給了該軍區。
這個結果彰顯了中樞的一種態度,怕是真要加入德奧對俄作戰了!
龍謙在3月2日的總參會議結束時提出了軍區司令輪換的提議,他對王明遠和司徒均兩個統軍大員說大區司令長久在一個地方搞不好,應該輪換一下。山東之戰後封國柱和葉延冰對調了一下,這次西北軍區增設了兩個新軍,需要一員老將坐鎮,讓國柱元帥去挑這副擔子吧。其餘幾個,我的意見是吳念接任南方軍區司令官。胡宗玉去西南,藍心治到東南,彼此對調一下。程二虎和石大壽暫且不動。你們兩位看如何?
司徒均說好。王明遠似乎有些想法,卻沒說出來,也表示了同意。
“那麼明遠你就以國防部的名義釋出命令吧。”龍謙顯得很輕鬆。
宋教仁副總理在散會後攔住了龍謙,“總統,我知道你忙,但有幾句話我必須跟你講。”
龍謙看宋教仁急迫的神態,清楚他要講什麼,“你說,鈍初先生。”
“總統,看軍方對於軍隊的編組駐地,是不是決定要加入德奧對俄開戰了?”
“為什麼這樣想?”
“東北也就罷了,既有日本軍隊駐紮,地方也算富庶。但西北貧瘠,何以養這多兵?不是對俄開戰,何以為西北軍區配屬如此多的部隊?”
“哈哈,鈍初先生想偏了。西北地廣人稀,民族矛盾一直存在,原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