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哪怕皇甫嵩和蓋勳。很想將董卓這個逆臣,立刻碎屍萬段。終究沒有膽量以現任天子的安危來冒險。
不得不說,董卓的這一招,徹底扣住了二人的命脈。想要當大漢的忠良,就必須將自家生死置之度外。而他們的任何可能反擊,都有可能在青史上留下無盡的罵名。
在權衡利弊以後,皇甫嵩終於決定。豁出自己的性命,接受天子的任命,以保全自己大漢忠臣的名節。
接到皇甫嵩單騎赴任,加入隨侍天子遷徙的隊伍行列的訊息後,董卓只覺得全身舒暢不已:
——終於躲過了一次覆亡之禍啊!
然後。得意洋洋的董卓,在弟弟董旻接收了皇甫嵩所統帥的大軍,控制住長安的局面以後,自己也終於隨著文武百官的遷徙隊伍,踏上了前往新都城雒陽的道路。
在遷徙的人群中,與董卓同行的朝廷大臣們,待遇還是不錯的。董卓要靠他們治國,必須對他們保持一定的優容。但是,那些雒陽的普通百姓,這一下可就徹底的遭了秧!
為了籌措軍餉,董卓這次遷移的行動非常粗暴。普通的雒陽居民,在面對如狼似虎的監督遷移軍士的時候,只要動作略有遲緩,立刻就被扣上私通“東逆”【即關東聯軍】的罪名,就地處決,並抄沒所有家資。
由於這個原因而死去的無辜百姓,不下五千。而被董卓軍匆忙的驅趕上路的數十萬雒陽居民,因為準備匆忙,組織混亂,一路上死者以萬來計數。至於在路途中尋機離開涼州軍的押送隊伍,南下或者北上逃跑的人,也有不下數萬。
董卓對這些半路逃跑的百姓,倒是網開一面,甚至是有些巴不得。因為這樣一來,他也算是減輕了在長安一帶安置百姓的負擔。而逃跑者留下的輜重財產,也就成為了涼州軍的額外收穫。
在涼州軍的屠刀威懾下,這次規模達到數十萬的百姓遷移活動,從二月開始,到四月就結束了,僅僅持續了兩個月左右。如此高效率的行動,只怕就連後世聲名赫赫,威震全球,被國家莊嚴承諾絕不在戰爭中首先使用的“城管大隊”,都要自嘆不如啊!
於是,最終能夠順利到達長安一帶的雒陽居民,數目大約只有踏上遷徙路程的一半左右。如此巨大的損失率,讓董卓真正被天下百姓所痛恨唾棄。以至於一首內容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兒謠,居然在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司隸校尉部。
那麼,“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如何解釋的呢?
“千里草”實為“董”,“十日卜”為“卓”。而無論是“千里草”還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於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將自下摩上,以臣凌君。“青青”指爆發,暗指董卓暴盛當權,卻又迅速敗亡,落個“不得生”的結局。
不過,兒謠畢竟只是兒謠,不能真的殺人。哪怕被迫遷移的雒陽居民,對董卓的痛恨再多,也不能讓董卓掉一根頭髮。反而董卓透過強行移民的手段,收刮雒陽居民的財富,其收穫之大,連他自己都大為吃驚。由此可見,雒陽居民的底蘊之厚實,百年帝都的財富之龐大。
當然,要說起真正的額外收穫,還要算殿後的呂布軍。呂布之所以在這次遷都行動中,被董卓留在最後面,一方面是董卓擔心關東諸侯趁機打過來,可以讓呂布軍參戰,削弱一部分幷州軍的實力。另一方面,董卓還要讓呂布去做一件很沒有品味的事情,那就是:
——盜墓。
當然,董卓可是當今相國,要做的事情,可不能沒有一個好聽的名頭。所以,剛剛被董卓提拔為中郎將的呂布,頭上又多了一頂臨時的官帽子,叫做“摸金校尉”。
這個官職的含義,就是要儘量的從葬在北邙山一帶的歷代皇陵、高官富商墓葬裡,掏出那些貴重的陪葬品。
這種挖死人墳的行為,董卓手下當真沒有誰願意去做。哪怕是貪財的胡軫,膽大的樊稠,都對此事避之不及。要知道,那可是一個不好,就得面對天下人指責的倒黴差事啊!
要不然,這件油水豐厚的活計,也輪不到呂布這個新投靠過來的“外人”。
好在呂布出生於北地邊郡,長期與匈奴人交往,思想上胡化了不少,對中原的一些禮儀習慣並不是很在意。既然這件事情落到了他頭上,呂布也就看在從中分肥的收穫上,捏著鼻子認下來。
想想看,大漢二十餘皇帝,位於東都雒陽的陵墓不下十座。就算一座陵墓只能撈到一萬萬錢,累積起來也是十多億錢的龐大數字啊!
再加上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