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屬正在大肆追殺宮廷裡的宦官。整個朝廷將要面臨一片狼藉的局面。誰有能力將這個爛攤子收拾完畢,讓朝廷重新恢復正常呢?
——只有太傅袁隗!(未完待續。。)
ps: ps:多謝“風飄衣”書友的打賞!
第52節 內廷見尚書
在完成了自己“連環計”的實施以後,袁紹出宮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請教叔父袁隗。
但是,袁紹並沒有在太傅府見到袁隗。因為,太傅袁隗一得到袁術派出的心腹侍從通報,立刻就從府中出門,極為罕見的騎上馬背,帶著一票能召集到的手下,直奔袁術所說的那處宮門。於是,袁紹與袁隗兩叔侄,成功的在半路上匯合了。
一看見叔父,袁紹就能感受到叔父眼中透露出來的凜冽目光。被這樣的目光一刺,袁紹心裡就忍不住重重一跳。他還是第一次看見,一向和氣的叔父,眼中放出這樣的光芒。
“說!怎麼回事?”
袁隗將袁紹帶到路旁樹蔭下,屏退左右,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嚴厲的詢問袁紹。
在叔父面前,袁紹不必\不能\不敢撒謊,快速的將整個事件策劃過程,簡單的介紹了一通。袁隗聽完他的講解,眼睛半閉起來,從牙根裡幽幽的冒出一句:
“做得好大事啊”
“叔父這樣說,侄兒惶恐”
“你惶恐?你會惶恐?能夠做出這樣的大事,你還會惶恐?”
就算是向來以鎮定自若著稱的太傅袁隗,這一刻也是大為光火。
“朝廷權位最高的大將軍,你說殺就殺了?”
儘管滿肚皮的怒火,袁隗在說到後半句話的時候,依然將聲音壓制到極低,深怕被旁人聽到。
“你知不知道,目前的大漢,需要的是什麼?是穩定,是修養生息!”
袁隗有滿肚子的話語想要傾述。但是。一想到向來被當成袁氏驕傲的這個侄子,居然處心積慮的給他闖出如此巨大的禍端,現任太傅的嗓子眼,就像是被什麼給堵住了。
“當前的局勢,如何處置,還要叔父多費心啊!”
面對叔父的怒火。袁紹雖然有些心悸,臉上卻毫不顯示心虛之意。事到如今,說什麼都沒用了。袁隗也不是一個放不下的人。他強行回覆了心情,表面上平心靜氣的說道:
“如今之計,是想法子殺光宦官,控制住太后的嘴。還有”
說到這裡,袁隗突然住嘴不提。他瞪了一眼袁紹,猶有餘怒的呵斥道:
“還不去發動西園軍,圍攻宮城。盡誅宦官呢!還在這裡等著別人揭穿你嗎?”
得到了袁隗的明確指示,袁紹並不立刻行動,而是深施了一禮,恭謹的問道:
“那叔父現在意欲何往?”
“意欲何往?”
袁隗眯起眼睛,冷冷的說道:
“去尚書檯,找盧子幹!”
盧子幹,大名盧植,是劉備和公孫瓚等人的老師。他曾經在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時。被朝廷拜為北中郎將,統兵征討冀州黃巾軍張角部。後來。由於宦官左豐在漢靈帝劉宏面前進獻讒言,盧植被下獄押解回京。
幸好皇甫嵩在剿滅冀州黃巾以後,上表為盧植請功,盧植這才得脫牢獄之災,並在汝南袁氏的暗中相助下,一舉翻身成為尚書令。
從秩比二千石的北中郎將到秩千石的尚書令。表面上看,盧植的官位下降了不少。其實,單以在朝政中的作用來比較,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尚書本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管理的機構之一,與尚方同列。自漢成帝時。開始朝著皇帝直轄辦公機構演化。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時期,他鑑於西漢末年大權旁落於貴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權力集中於君主,凡機密之事全部交給尚書,以此制約三公。
雖然尚書令不過是秩千石的祿位,卻是位卑權重的典型。尚書令領導的尚書檯,是中朝最重要的機構。尚書檯權力極重,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檯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著重大影響。
盧植能夠在這個要緊的位置上一干四、五年,其才幹是毋庸置疑的。更兼此人性情剛直,卻又在上次被宦官誣陷下獄以後,學到了基本的自保技巧,做事有原則卻不過火。
如此一來,憑藉著盧植自身在朝野中的巨大聲望,無論是宦官當政,還是大將軍當政,都對此人甚為倚重。
當天,盧植正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