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一聲令下,最前方的三個百人隊,分為三個小陣,分別沿著大路和兩側的灌木草叢向前推進。他之所以敢用機動力完全比不上騎兵的步卒,主動向敵人發動攻擊,顯然是看出了對方是一群敗兵。
對付敗兵,只要你的膽氣比他們要壯,做出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敗兵們多半就不敢動手,而是自動潰逃了事。
若是對方的敗兵中,還有能夠壓得住陣腳的主將在,想要對摺衝營發動反撲。于禁也相信,自己一手練出來的精兵,在結成陣勢的情況下,不會頂不住敵人的垂死掙扎。
當折衝營的步兵小陣逼近到百步之內的時候,在猶豫中浪費了寶貴獲勝機會的楊醜敗兵,此刻終於下定了決心。就在後方的關羽帶兵逼近到百步開外,打算給予敵人最後一擊的時候,卻見前方的敵人打出一面白旗。
這些向來驕傲的,號稱“幷州精騎”的騎士,面對糟糕的現實,終於選擇了最不願意的選擇。
他們,無奈的,投降了。(未完待續。。)
ps: ps:從今天起,咱也能夠說一句,咱也是百萬字的作者了,哈哈。
另,標題中的“羊”,通“楊”。
第38節 小錘可獲“獐”
其實,楊醜的部下,都是有血性的漢子,絕非一句話就能讓他們投降的主兒。就比如在雒陽面對逼殺丁原的董卓時,雖然丁原的部下大多在呂布的招誘下,加入到呂布的手下,可楊醜這些部下,卻依然堅持冒著巨大的風險逃離雒陽,絕不肯降服在害死主將的涼州人麾下。
能讓這些堅持若斯的騎士順利投降,實在是一件難得的事情。可是如今的太行軍,卻偏偏能夠做到這一點,確實極為幸運。
想要降服楊醜殘部,第一,必須具備強悍到足以輕易擊敗他們的武力;第二,必須是一支不讓他們心懷牴觸的軍隊;第三,必須是在走投無路的絕境。
相應的,由於關羽所部的牆式衝鋒,輕鬆從正面粉碎了楊醜所部的騎兵突擊,還輕鬆的陣斬堪稱張楊手下驍勇第一的楊醜,滿足了第一條。
而太行軍自從進入幷州以來,招募了不少在幷州頗有聲威的武士從軍。其中混的最好的宋果,已經升到相當於秩千石的司馬一級的千人長了。如此一來,第二條也得到滿足。
至於第三條,在關羽所部的追擊下,慌不擇路的楊醜殘部,不幸的被于禁和關羽夾擊,也得到了滿足。
作為一個小插曲,太行軍在收編這些降軍的時候,出了些小麻煩。楊醜殘部由於怨恨關羽殺死己方的同袍,選擇投降的物件,並非在後方緊追不已的關羽,而是亂竄中一頭撞上的于禁。
關羽眼見自己辛辛苦苦擊敗的敵人,居然被于禁撿了便宜,自然惱怒不已。只是,于禁資歷和功勞都遠超關羽。軍中地位還在關羽之上,關羽在他面前,可是發作不得。于禁不是個謙和的人,當然也不會將天上掉下來的功勞推讓出去。如此一來,兩人暗中便有了嫌隙。
好在這點兒嫌隙,目前對整個戰局並無影響。對於部下間鬧出的小矛盾。張狂向來是樂於旁觀的。只要雙方不會鬧到勢同水火,張狂便不會插手調節這點兒小問題。
楊醜所部的全軍覆滅,拉開了整個太行軍進軍的序幕。不過,配合楊醜同時出動的那些輔助騎兵,卻由於見機得早,果斷逃離戰場,軍力基本上儲存完好。這些騎兵的逃竄,對張楊所部來說,還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自從臨時調配到楊醜手下的四百豪強私兵,順利的逃回張楊軍大營,就將楊醜部大敗的訊息,在上黨軍中傳播開來。楊醜所部的戰鬥力,是整隻上黨大軍中數一數二的。連他們都擋不住太行軍騎兵的一個衝鋒,則太行軍戰鬥力之強,一下子就被上黨軍估計到天上去了!
張楊一得到這個噩耗,立刻在大帳中坐不住了。為了穩定軍心。他憑藉這些年裡統兵所得到的經驗,果斷帶上幾名親兵。只披上輕裝,便下到各個營頭中去安撫軍心,以免大軍出現什麼不得了的亂子。
張楊在需要決斷的時候,雖然總是猶豫不定,可在上黨軍中卻素有聲望。他這麼一下到營伍之間,露上幾面。立刻就讓浮動的軍心安定下來。
連走了五處軍營,張楊由於要儘量鼓動軍心,維持士氣不墜,可以說花費了不少唇舌,只覺得口乾舌燥。他身邊的親兵見張楊露出了一絲疲態。關心的問道:
“郡將,要不要先回大帳休息一下,再去安撫?”
聽了這話,張楊笑道:
“額又不是沒上過戰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