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戰鬥機會而已。
當雙方騎兵對沖著交錯而過以後,發生戰鬥的地點,留下了大批的傷兵傷馬,倒伏在地上呻吟。至於剛才短短片刻中所製造出的死者,鑑於此戰的激烈程度,數目足足是傷兵的兩倍以上!
不必去看地上傷亡人員的服色,有經驗的戰士,只要略微看一眼雙方剩下來的陣型,就能夠判斷出各自的死傷。
太行軍的騎兵牆,出現了多個缺口,寬度也有了明顯的縮水。但是,總體上來說,他們的陣型保持還算完整,可見傷亡不會太大。關羽估摸著,缺員應當在兩成以下。
反觀上黨軍一方,騎兵陣型明顯有些稀稀拉拉。而且,代表主將的將旗也已經不見。粗略估計,傷亡人員只怕接近四成!
看到這樣的結果,分佈在兩翼的遊騎兵們,反應是最大的。
雙方的兩翼騎兵,如今其實都還沒有正式交鋒,只是以弓弩相互對射。可是,就在雙方對沖的結果出來之後的那一瞬間,突然間太行軍遊騎兵士氣暴漲,極為勇猛的向張楊部下的豪強私兵發動了強攻。
而豪強私兵們,也沒有迎面衝上去交戰的打算。他們的幾個首領,相互間極為有默契的比劃了幾個手勢,當機立斷的調轉馬頭,連略加阻擋都不幹,急急忙忙的拋下楊醜殘部,自顧自的向著上黨軍大營所在方向狂奔逃走。
對於那些根本不敢接戰就逃走的敵軍,關羽並不在意。他回到己方陣型中,對兩翼遊騎兵發出將令,讓他們不必追擊。因為,有價值更大的目標,值得關羽動手。
此時,楊醜的本部精騎,正處於一片混亂當中。由於主將的戰死,殘餘的三百騎兵一下子失去了指揮。不光如此,剛才與太行軍騎兵的短暫交手,所造成的巨大傷亡,也徹底的摧垮了他們計程車氣。如今的情況下,這些殘兵唯一的念頭,就是逃回大營。
但是,如何安全的逃回大營呢?
這是一個問題。一個極為要命的問題。
由於剛才與太行軍的騎兵對沖,楊醜殘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在太行軍的外側。他們若想要返回上黨軍大營,就必須先突破夾在大營與他們之間的太行軍騎兵。可是,在士氣完全崩潰的情形下,這些殘兵敗將,如何還敢靠近太行軍?
而不靠近太行軍,他們又如何能夠返回大營?
就在殘存的幾個騎兵屯長,就如何返回大營相互爭論的時候,關羽已經整合完部下,調轉馬頭,向著上黨軍殘部逼近。見到這一幕,騎兵殘餘下來計程車卒們,立刻發出一陣譁然。緊接著,在一名驚恐的騎兵帶動下,不待軍官下令,這些殘兵敗將便自發一股腦的朝北邊逃去。
這時候,他們已經顧不得研究什麼方向問題了。只要能夠離開那些可怕的敵人,哪怕只是暫時的,殘兵們就會催動胯下戰馬,一直順路跑下去!
只是,越想逃走的人,往往越是無路可逃。
將將奔出三、四里地,這群殘兵敗將,卻見前方塵頭大起。緊接著,一列行軍中的步兵出現在他們面前。看著遠處步兵打出的太行軍旗號,眾敗兵相顧無言,欲哭無淚。
前有大軍,後有追兵,左右兩側都是低矮卻密集的灌木草甸,馬匹難以通行。面對如此境地,敗兵們一下子陷入了絕望。
楊醜敗兵正在絕望中煎熬,卻不知道被他們撞上的太行軍步兵,卻也是一陣雞飛狗跳。這支步兵,正是由於禁親自統帥的“折衝營”。由於前方有關羽的騎兵千人隊開路,于禁便安心的帶隊行軍,沒有向遠處派出斥候。
可是,誰知道突然之間,前面就多出一隊來路不明的敵軍騎兵。在措不及防之下,任於禁的心態早已經修煉到“刀劍當前而不動聲色”的地步,卻也大大的緊張了一回。
步兵對上騎兵,必須要有列陣的時間,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處於行軍狀態中的步兵,如果突然遭到騎兵的突襲,結果只能有一個。那就是:
崩潰!
以于禁練兵之能,在當前情形下,除了指望最前方的部隊能夠及時應變以外,也只能祝他們自求多福了。他目下能夠做的,便是急忙讓中軍結陣,擺出戰鬥姿態。同時,于禁命令前方計程車卒,若是戰敗,必須自行向兩側潰退,不得衝擊中軍陣型。若有違抗者,斬!
只是,預料中的潰退並沒有發生。前方的騎兵,居然滯留在原地,徘徊不前。當於禁快步登上指揮車,看見隊伍最前方的步卒,已經從最初的慌亂中恢復過來,列好陣勢以後,心中大為安定,同時若有所悟。
“擊鼓!”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