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援助下,以色列擁有中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足以在常規戰爭中擊敗任何一個周邊國家,甚至是周邊所有國家,可是以色列畢竟只是一個僅有數百萬人口的小國,周邊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的基礎都比以色列雄厚,沒有了核武器,要不了多久,以色列就會像當年的“耶路撒冷王國”一樣,敗在洶湧如潮的阿拉伯大軍腳下,數百萬猶太人再次流亡他鄉。
即便對核大國來說,“全面銷核武器”也未到時候。
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遠不如其他大國,能夠維持大國地位,完全依靠強大的核武庫。
法國要想維護在歐盟中的地位,壓制德國與義大利,必須依靠手中的核武器。就連英國也對“全面銷燬核武器”不太熱忱,如果沒有強大的核武庫,英國憑什麼維護其在南大西洋的利益,對付日漸強大的阿根廷?
換個角度,表現的積極熱情的美國與共和國也有各自的算盤。
雖然美國與共和國的常規軍事實力非常強大,能夠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擊敗除對方之外的任何國家,但是在維護兩國戰略平衡方面,核武器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核武器,美國與共和國會相互“禮讓”嗎?
西方新聞媒體為“全面銷燬核武器”大聲疾呼的時候,其他國家的新聞媒體卻表現得非常理智。用半島電視臺的評論來說:在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能力越來越弱、沒有出現更有效的國際安全機制的情況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