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2 / 4)

際情況,於是戰爭年代的謙虛謹慎一去不復返了。以為憑藉戰爭時期的經驗、黨和個人的威信、動員起來的人民群眾的沖天幹勁,就可以創造人間奇蹟。於是晚年的毛澤東最終陷自己於帶空想色彩的理想社會主義中而不能自拔。1959年的廬山會議,實際表明也是一場為維護其理想社會主義而進行的鬥爭。

226

廬山會議的教訓A

1959年的廬山會議,至今30週年了。

廬山之變影響當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程序,至深且巨,階級鬥爭的理論與實踐從此升級,並進一步向黨內向中央領導層發展,終於導致十年動亂的到來。

1980年秋,討論《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稿時,關於廬山會議,我曾做過一個較長的發言(《簡報》刊出約兩萬餘字)

,最後有這樣六點簡要總結:1。

初期開神仙會,是迫於形勢,準備繼續糾一下“左”

,只認識到是區域性問題。認為農村已調整得差不多(還要大保食堂)

,工業再調整一下指標之類,形勢就可以很快好起來,絲毫沒有認輸。

2。

對問題認識的深度雖不同,但當時頭腦清醒的人包括大區負責人是多數。

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都發了言,對糾“左”都表了態。問題從何發生的呢?就在有一部分人(主要是當時“掛帥”

的柯慶施、李井泉及康生等)

並不服輸,還是要鼓足幹勁,“氣可鼓不可洩”

(落實指標即洩了氣)

;他們又犯阿Q之病,一觸即跳,簡直批評不得。

3。

彭德懷是剛直的人,講話直率,“有張飛之勇,無張飛之細”

,有些話聽

此文為《廬山會議實錄》一書的結束語。文字有修改。

A

227

廬山會議的教訓12

者有心,加之又有歷史舊帳(沒有解開的一些“歷史疙瘩”)

,於是被這些人誇大其詞,上綱上線,說彭的信是“反對總路線”

,“反對毛主席”

,“搞分裂”

,組織“章羅聯盟”。終於“昨日功臣,今朝禍首”。

4。

中途調“援兵”林彪上山,最後接管軍權。林彪提出“偽君子,野心家,陰謀家”

,為批判彭德懷定了調子。

5。

有一批風派人物,也起了不好的作用,不過這是次要因素。

6。

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在廬山會議時,毛澤東就已經形成一套“左”的錯誤的東西。

“矛盾和鬥爭是永遠的,否則不成其為世界。

無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鬥爭哲學。“在這種哲學的支配之下,七年以後的”文化大革命“

,自是歷史的必然產物。

以上這些認識,顯然是很不夠的,只是接觸到一些問題,未及深思。

不久前,將自己關於廬山會議的回憶和有關史料,全部整理出來。對這場驚心動魄、關係黨和國家命運的鬥爭的認識,比過去進了一步。回頭看這段史實及其教訓,似可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一)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毛澤東晚年帶有濃厚空想色彩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的實踐。在運動中,毛曾多次談到自己的社會理想。他認為鄉社合一,工農商學兵互相結合,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公社什麼都要管;“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紀律化”的公社生活,是實現兩個過渡(由集體到全民、按勞到按需)的最好形式,將來就是共產主義雛形。

當時不僅是毛澤東,包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領導人,都曾自豪地描述過幾十年以後我國的情景。說那時我國的鄉村中將是許多共產主義的公社,每個公社有自己的農業、工

228

2廬山會議的教訓

業,有大學、中學、小學,有醫院,有科學研究機關,有商店和服務行業,有交通事業,有託兒所和公共食堂,有俱樂部,也有維持治安的警察,等等。若干鄉村公社圍繞著城市,又成為更大的共產主義公社。總之,前人的烏托邦的夢想將被實現,並將被超過。為了實現這樣美妙的前景,還在理論上提出了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取消商品貨幣關係,廢除八級工資制和家庭私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