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春,已經快20歲了,由於經濟不能獨立,毛澤東只能違背心願進了供膳宿的湖南第一師範,在這個學校勉強自己讀了五年半,於1918年畢業。從1915到1918年,正是世界和中國大動亂的年代,湖南長期成為南北軍閥拉鋸的戰場,課堂也是不平靜的。他利用這個學校,專心於自己喜好的社會科學(不好自然科學)
,從國學(經典古籍)
、詩文、歷史、地理到哲學、倫理學,尤好哲學,中外古今或涉獵或專攻或全書抄錄。還天天讀報(這也是一生習慣)
,關注時事。
總之,一心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和改造社會的道路。他以此為己任,努力將自己塑造好;從學識、思想、能力到身體,力求向上,時有變易;不動筆不看書,每天寫日記;生活極有規律,讀書問難,鍛鍊身體,都按計劃行事。他的思想隨著時代前進,處在新舊交替的急劇變化之中。他自己對這段生活作了這樣的評價:我的政治思想在這個時候開始形成,我
12
6毛澤東早年的道路
也是在這裡獲得社會行動的初步經驗的。
毛澤東幸運的是,在這個並不稱心的地方,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和很好的同學。老師學識淵博,道德高尚,教書育人並重;同學勤學苦練,思想前進,以國家棟梁自許。他們都憂國憂民,懷有救亡革新、改造社會的志向。影響最大的倫理學教師楊昌濟,國外留學十年,博通古今,學貫中西,批判分析,自成體系,而且以身作則,盡力教導學生立志復興國家、改造社會,做一個光明磊落的有用人才。師生之間互相切磋,有如朋友和家人。蔡和森這樣,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好學深思,交換心得,不分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