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指輕忽農民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鉅性)
,又急於求成地搞社會主義,因而不能不經常犯“左”。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傾思想,似乎
147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141
是早年的“返祖現象”。
從工作作風、方法上分析,毛一向迷信群眾運動,從延安“搶救運動”
,一直運動到“文化大革命”。
(李代耕插話:群眾路線與群眾運動是兩回事,《決議》應將這個問題講清楚,今後再不要“運動”群眾了。)延安80%的知識分子上臺“坦白”
,被“搶救”成特務,結果這些人中,一個特務也沒有,連王實味也不是。開國以後的運動,似乎是接受了教訓,但也總要搞個5%,幾億人口的大國,右派就五六十萬。
大鍊鋼鐵,900萬人上山,樹木砍光,至今還難恢復。
“文化大革命”中,康生又在黨內黨外、全國遍地幾萬幾十萬地整特務。
這種搞運動的方法,怎能不“左”?怎能不破壞國家經濟,毀滅人才?言之令人痛心。
越來越迷信自己,安於搞個人崇拜(奉承迎合者之流也有責任)
,聽不得批評。談到王明路線和洛甫任總書記時,說“你當權不如我當權”
,這當然是對的。但是,從領導一元化發展到“大權獨攬”
,這就從制度上形成個人獨斷專行了。開國之前,事實上毛確實一貫正確,但黨的正確路線和毛澤東思想中,也還有一部分其他中央同志的功績,不能全歸功於己。至於後27年中的錯誤,不能說他自己沒有察覺,但完全聽不得批評。
1958年,田家英跟我談過,他離開中南海時想提三條意見:一、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指江青之流)
;二、聽不得批評;三、不要百年之後有人議論。田在主席身邊十多年,這種聽不得批評的感觸極深。如果說,毛一直到去世前還認為十年浩劫是三七開,這隻能說,或者是仍然迷信自己基本正確;或者是唯恐有赫魯曉夫做秘密報告,一意保護
148
241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
自己保到底。
言行不一,出爾反爾,在毛晚年達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
此種例子很多。發動“文化大革命”
,從搞《海瑞罷官》起,就是揹著政治局和書記處搞突然襲擊。
從客觀上分析,前28年,由於敵人強大,有三座大山,還有共產國際、斯大林,這是客觀的存在,也是巨大的制約,因此,毛始終保持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如在軍事上,從不言決戰,直到遼瀋戰役開始,才言決戰。開國之後,經抗美援朝,認為美帝不過如此;赫魯曉夫秘密報告之後,認為斯大林也不過如此;1957年到莫斯科開會,對赫魯曉夫當然不在話下;在黨內是“鶴立雞群”
;至於民主黨派,更不在話下;群眾鬧事,沒什麼可怕總之,失去了一切制約,必然難免信口開河,隨心所欲。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當然決沒有準備搞十年,也許只准備搞“水也可以覆舟”
,直到武鬥之後不好收拾,才搞兩派聯合、工宣隊、部隊支左等等辦法。但這種制約也沒有起作用,最後還說“七八年要來一次”。
毛澤東後27年的一系列錯誤特別是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大錯誤說明: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最後成為一個一意孤行的獨斷專行者。
這個歷史悲劇,《決議》應當很好地總結,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引以為鑑。一個革命政黨,必須有辦法對黨的領導人實行有效的監督,否則,領袖一犯錯誤,就會成為全域性性的錯誤。這是我們這一代尚未完成的歷史使命。
《決議》當然不能像我上面講的這樣來寫。不過,為什麼一個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的人,最後竟違背了毛澤東思想?這
149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341
個問題應當從思想到作風等方面說清楚,能有一個粗略的交代也好。
這個《決議》確實難寫,寫成這個樣子已很不容易;經過大家討論,相信會寫得更好。
《決議》必將進一步解放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更有利於四化的實現,從而使我們的黨成為一個真正馬克思主義的黨。可是,沒有各級幹部和全體黨員理論水平和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