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4 / 4)

的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沒有擺脫這種唯心主義的觀點。現在我們需要探究的是,青年毛澤東的這種唯心主義具有何種特點,同當時的陳獨秀以及一般進步知識分子的這種觀點,又有什麼不同。尤其是在這種唯心主義思想外殼裡面,還包藏著哪些生動活潑的辯證法內容,這更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索的。

毛澤東批註過的這本《倫理學原理》,是德國康德派哲學家、倫理學家泡爾生(1846—1908)的主要代表作《倫理學體系》的一部分。日本學者蟹江義丸將該書的“序論”和第二篇“倫理學原理”譯成日文,以《倫理學原理》書名出版。

泡氏哲學觀點是二元論,倫理思想特點是調和直覺和經驗、動機與效果、義務和慾望。蔡元培從日譯本譯成中文,1909年10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後多次重印。蔡元培在序言中指出:“蟹江氏之譯此書也,曰取其能調和動機論與功利論兩派之學說,而論議平實不滋流弊也。今之重譯猶是意也。”楊昌濟將這書用作修身課的教材,只教了原書中的一部分。這本《倫理學原理》可能是毛澤東讀到的第一本西方哲學著作。

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康德哲學在中國先進人物中曾發生過一定的影響。例如嚴復、梁啟超、章太炎、蔡元培等都介紹過康德的一些思想。梁啟超在辦《新民叢報》時,對康德也曾作過介紹。蔡元培翻譯《倫理學原理》,也是為了實現他“兼採周秦諸子、印度哲學及歐洲哲學以打破兩千年墨守孔學的舊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