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υ凇輩歡細錈�暗墓�討校�倍吩蚪��歡吩蟯恕�
,“八億人口不鬥行嗎?”
這些形而上學哲學思維,確使毛澤東特別重視社會各個方面的不斷變動、不斷革命和不斷鬥爭,使得整個社會經常處於一種動盪不安的狀態中。
過去老百姓常說,“共產黨吃不得幾天飽飯,又要折騰了。”就是這個意思。
3。
關於知識和知識分子問題。
1939年,毛澤東在紀念五四運動20週年的講話中曾說:“中國的革命運動,都是從覺悟了的學生青年知識青年們開始發起的。”
這句話(及其後的
323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713
一大段話)在後來出版的《毛選》中刪去了。可以說,全國解放以後,他對中國知識分子的看法,逐漸同兩個概念聯在一起,一是資產階級,一是“右傾”。
50年代曾頻繁發動針對知識分子的批判鬥爭,如對電影《武訓傳》,對陶行知、胡適、梁漱溟、馬寅初,對《紅樓夢研究》,對“胡風集團”的批判等等。
三大改造完成之後,對知識分子政策一度出現轉機。
為了加強黨對知識分子和科學文化工作的領導,以適應工農業更快發展的需要,1956年1月,黨召開了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周恩來在報告中系統地論述了知識分子和科學技術同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密切關係,認為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都有賴於發展科學和利用科學知識;第一次提出我國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已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尖銳地指出黨在知識分子問題上主要錯誤傾向是宗派主義,低估了知識界的巨大進步和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作用;還具體談到對知識分子應當信任、支援,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提高他們的待遇等問題。毛澤東在會議最後一天講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
同年3月,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集中優秀科學家200多人,經過半年努力,制定了1956至1967年的12年科學遠景發展規劃。同年5月,毛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正式提出在藝術上“百花齊放”
,學術上“百家爭鳴”的著名的“雙百方針”
,社會上尤其是知識界一時有“春天來了”之感。八大期間,他還說過,將來中央委員會要有許多工程師和科學家。可惜好景不常。
由於對國內外階級鬥爭形勢作了過分嚴重的估計,反右派鬥爭開始,對中國知識分子原來的正確判斷立即發生了
324
813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根本的動搖,整個知識界終於傷筋動骨。
1957年3月在黨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毛的講話妙語如珠,聽者振奮。但到1963年正式發表時卻斷言:“我們現在的大多數的知識分子,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是從非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有些人即使是出身於工人農民的家庭,但是在解放以前受的是資產階級教育,世界觀基本是資產階級的,他們還是屬於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①可見,從世界觀這種抽象思維來確定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得出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種不合實際也不合邏輯的看法,毛澤東是由來已久的。他看重知識分子又不放心知識分子,於是只有以頻繁的政治運動作為最有效的教育、改造手段,實際上以此代替了向科學進軍。
1957年10月13日,他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新的革命內容,要找到新的形式,“整風找出了一種形式,就是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
②用這種形式“可以避免出波匈事件”。這種辦法隨之同“大躍進”糾纏在一起,於是不斷反右傾,反保守,拔白旗,批白專道路。三年困難時期,為了調整知識分子政策,1962年3月,周恩來在廣州會議上又作了《論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繼1956年的報告,對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作了新的說明,並囑陳毅講話時宣佈,取消“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頂帽子:“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是我們國家勞動人民中間的三個組成部分,他們是主人翁。”這就是有名的“脫帽加冕”禮。可是又好景不常。隨後9月召開的八屆十中
①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409頁。
②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480頁。
325
毛澤東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