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1 / 4)

小說:鬼子進村 作者:著涼

錄街性爍�肺魃角�甘�1900萬斤),而且有成千上萬人的主力兵團和黨政軍民機關人員轉移到山地整頓,大大加重了山區群眾的負擔。

在這樣的情況下,冀中的部隊和幹部到了路西,只能以馬料——黑豆為“主食”。有人回憶道:“1942年是晉察冀邊區物質條件,人民生活最艱苦最困難的一年,特別是在夏末初秋糧食青黃不接的日子,生活尤為困難,當時群眾吃糠吃樹葉,部隊以黑豆為主食,有時還吃大麻子油。”

說起吃黑豆,當時在路西的楊成武回憶說:在這種困苦的戰爭環境裡,部隊每天吃兩頓飯,主食是麥麩和黑豆,一到開飯的時候,有些同志就開玩笑說:“走呀,上槽去!”

“咱們是第二騎兵團——吃黑豆的,哈哈!”

一些冀中的老人評論說,有黑豆吃還不錯呢。餓急了還吃樹葉呢,連馬的“生活水平”都達不到,降到羊的“生活水平”了。

許多人剛從冀中敵人的火網下闖出來,到了路西不久就落入疾病的魔掌。人的腸胃當然比不上馬的腸胃,當年在醫務部門工作的老人回憶說:“黑豆作為馬料是好東西,作為人的主食就難消化了。在吃黑豆期間,急性胃腸炎患者急劇增加,不少人因消化不良而發生腹瀉。”

吃的不好,再加上休息不好、水土不服等原因,從冀中到路西的人鬧病的很多。九分割槽一位老人談到:“1942年‘五一掃蕩’中,分割槽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到冀西完縣一帶進行休整。經過反‘掃蕩’的劇烈鬥爭,部隊連續作戰,有時幾天吃不上飯,得不到休息,經常露宿野外,鬥爭極端殘酷,生活異常艱苦,到冀西后糧食供應也很困難,經常吃發黴的小米,有時吃黑豆、馬肉。指戰員體力過度消耗,體質普遍下降,病員急劇增多。從機關到連隊,瘧疾、痢疾、腸炎、疥瘡等疾病普遍流行。部隊發病率達90%以上,有的連隊高達百分之百。團隊變成醫院,團長成了院長。連隊變成休養所,連長成了所長。”

九分割槽是如此,冀中其他單位的情況也差不多,冀中一些老人回憶說,剛到路西時,看著路西的人怎麼一個個都面黃肌瘦的,過不了幾天,自己也變得面黃肌瘦了。

如果在那個條件下再養個孩子,那就更慘了。從冀中到路西的陳立中回憶說:那時(指1943年秋),我正懷孕7個月。領導上為了照顧我,同時也可以減輕劇社行軍轉移中的負擔。把我送進了後方醫院。滿以為到了醫院就平安無事了,誰料到面對鬼子滅絕人性的燒、殺、剔抉掃蕩,在敵後也是沒有什麼真正的後方的。逼得我們醫院隨時隨地遇有敵情,同樣要行軍轉移,走路,爬山,淌水過河醫院病號多;工作人員少,生活更艱苦。一切東西都是自己背,走不動的也只能慢慢地走。有的病號,實在不能自理,只有把自己的東西扔掉,也不好意思拖累別人。

到路西去,到路西去(5)

一天在行軍途中,當我們爬上一座原始山林時,我發現隊伍當中有六七個女同志,每人抱著一個小鋪蓋卷,困難地穿行在滿是葛針的酸棗棵子,枝杈猙獰的野樹幹和馬蜂亂飛的雜草叢中。她們的手被馬蜂蜇腫了,臉被蒺藜扎破了,鮮血淌了滿手、滿臉。抱著的小鋪蓋卷外面也被劃得露出了棉花,伴有點點滴滴的血跡和亂蒺藜等。相形之下,我比她們強多了,手腳雖也難免蒺藜野蜂的刺蜇,但沒有小鋪蓋卷累著,隻身上背了個揹包,兩手空空地爬山,就比她們輕鬆多了!隊伍艱難地越過原始山林後,住在山下一個小村莊裡,這裡靜悄悄的連個人影也沒有。顯然老百姓為躲避鬼子的燒殺,逃到其他地方去了。為了做到徹底堅壁清野,什麼也不給鬼子留下,房子上的門窗也卸下藏了起來,空落落的屋子,只剩有一條大土炕。

八九月的山野,晚間已經有些秋涼。我們只好找了一些穀草鋪在光禿禿的土炕上,足有半尺來厚。幾個女同志就擠睡在這上邊。當她們把一直不離手的小鋪蓋卷開啟時,我才知道這裡麵包著的竟是小生命——一個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當媽媽們把自己乾癟的乳頭塞進孩子們的小嘴裡,讓他(她)們吸吮著點滴的奶水時,孩子們由於得不到滿足,才哇哇地哭出微弱的聲音來。

夜間,我突然發起了高燒,渾身冷得打哆嗦。據說這是“打擺子”。也沒有經醫生詳細檢查,護士就給我打了一針奎寧。睡了一覺,覺得好多了。但過了不久肚子卻一陣陣的疼痛難忍。醫生去30裡地以外的山那邊看望重病號去了,同屋的同志們急得團團轉,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僅有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