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特徵,對於一個成功建立功業的人來說,任何的暫時性策略和手段都是次要的,達成最終目標才是關鍵所在,這期間的一切暫時看起來不合時宜地事情,放在最終目標的立場上去看,都是可以解釋地,也是可以商榷的!
矛盾就在這上面產生,雙方之間又沒有足夠好的協調辦法,一切的關係都建立在相互利用上,談不上什麼友好親密,陳曉奇光明正大地驅逐侵略者,俄國人的確未經許可就把軍隊開進來,道理上都說得通,他們沒有理由去譴責,否則一頂賣國賊的大帽子就要扣下來!
從另一方面說,他們此時也不贊成俄國採取這樣的手段,中國已經不是以前地中國了,北方有陳曉奇這麼個極端民族主義分子頂著門,從甘肅綏遠察哈爾到河北山東,環繞國土半圈都是他的軍事力量範圍,槍口基本都對著外面,不管俄國還是日本,只要動彈一下就必然跟他撞上,並且傢伙的刀鋒還很利,磕上了就要頭破血流,閒著沒事把他惹毛了,對誰都不好!真要逼著陳曉奇破罐子破摔玉石俱焚的那一天,誰也討不到好處去!
總之,對於陳曉奇砍了俄國人一刀這上面,他們不能喊好,也不能說不好,不管怎麼去發言總會左右為難,不如干脆什麼都不要說。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冷靜的去看待這樣一次很具有代表意義的衝突地,起碼日本人分析這件事的時候,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一樣。
對中國的作戰失敗,三位內閣大臣總辭職,不久之後剩下的兩位大臣也都辭職,日本內閣政府不得不重新拼湊力量,同時對大本營作戰參謀部也進行一番大清理,在整個對中國作戰中表現比較突出地東條英機調任總參謀部任副總參謀長,位列閒院宮載仁親王之下,而板垣徵四郎則作為陸相的候選人,海軍部在諸多元老的推薦下,山本五十六眼看也有升到一把手地機會,這三個至關重要的位置,眼看著都要被少壯派全盤把持。他們地到任,對整個日本軍事政治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地!
俄國的第一次試探被毫不猶豫的收拾乾淨了,這種結果傳到日本參謀本部之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很多人對於去年貿然對中國開戰的事情口誅筆伐,話裡話外的點出來,從一開始就應該針對俄國進行戰爭準備,而不應該輕易的去觸碰中國,相對於中國,俄國其實更加好對付!
持這種理由的人,可不是跟石原莞爾一般人似的,認為中**事上如何如何,未來至高目標的美國又如何如何。他們講的非常單純而具體,就是日本未來的計劃中,到底大陸基地要搞成什麼樣子!一個東三省為核心的滿洲國是不能滿足需要的,同時也是非常不安全的,真正要建立百年基業,那麼遠東大陸基地就一定要徹底把那裡的敵對力量一舉消滅,這也就意味著,應該在第一時間把最有威脅的俄國遠東軍事力量一舉踏平消滅!
這麼做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好處:第一,直接的將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消滅,解除他們對滿洲的威脅和對日本本土的威脅,防止他們找機會滲透中國操縱中國,跟日本爭奪亞洲總控制權,從戰略上為日本贏得遠東廣達七八百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土地,只要守住外興安嶺山口,讓俄國無法透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增援反攻,這塊土地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就會成為日本在亞洲大陸永久的根據地,那時候就算把整個大和民族都搬上來都輕而易舉,一舉擺脫狹小島國的束縛,為大日本帝國君臨天下作出最好的準備。
第二,幹掉了俄國遠東力量,可以從根本上消除日本和德國一直在但有的赤化問題,沒有了俄國遠東軍事力量的支援,中國國內的那些赤色份子就失去了背後的操縱力量,變成一直孤軍,不論是日本動手,還是中國的蔣介石動手,都可以一舉消滅他們,徹底解決麻煩,這才是真正一舉兩得。
第三,不要急於用軍事力量政府中國
透過支援部分軍閥,扶持部分軍閥,挑撥他們內鬥內國長期不統一的現狀,直到日本的大陸基地建設完畢,經濟軍事力量整頓一新,那時候居高臨下水陸並進,可一舉拿下整個東亞,鑄就萬世基業,那麼搞的話更輕鬆更穩妥。
要達成這三條,首先不能把中國全都逼上對立面,不能讓中國幾億人都痛恨日本反對日本,所以前期得寸進尺地不斷挑釁不斷緊逼,是極端錯誤的作法。本來中國民眾還不容易接受忍讓地滿洲事件被一次次放大,最後導致無可避免的全面戰爭,這是很愚蠢的作法。
其次,要完成這樣的戰略部署,必須要確定對面地敵人…俄國,是可以被輕易打敗的。
這一點,以前並沒有作出足夠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