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
於慶豐忙不堪點頭稱是,“大人,陝西多年來一直是帝國最為貧瘠的行省之一,農田產量尚不足江南地區的四成,糧價卻差不多是南京的六倍。為了維持邊防二十多萬軍隊的給養,帝國每年需要向陝西軍衛調撥大筆錢糧物資。
“可是近兩年以來,連綿天災加上黑狐教之亂已經令那裡部分地區的經濟處於幾近崩潰的邊緣。低廉的土地價格導致了大範圍的土地兼併,數以萬計的自耕農失去土地,其中更有不少淪為流民。如果不能對他們施以有效的控制和安撫,我擔心會發展成大範圍的暴動。”
“你的擔心不是沒道理。”蕭弈天頷首沉吟道:“對於陝西的困境,我們應當採取更積極的態度才是。這樣吧,先派個督察員到那裡去了解了解情況。然後一方面大力推廣西洋的高產抗旱作物,同時可以考慮用大量移民的方法來減少富餘人口。”
“嗯,往海外大量輸出人口還可以實現對當地的進一步控制!”於慶豐興奮地補充道:“其實西洋行省長久以來最缺乏的資源就是人力,要是行省能有兩百萬戶人口的話,帝國大軍的步伐也不會在那蠻族出沒的阿巴拉契亞山下裹足不前了。您想想看,要是我們能夠保持每年從陝西每年向海外輸出五萬戶人口,其中三萬戶移居新大陸,兩萬戶留在絲綢航線沿途的藩屬國家和自治領——那麼十年之內,小西洋和西南洋就能成為帝國海軍的演武湖!”
“那一天會來的,一定會的。”首相沉默了片刻,終於喃喃地說道。“不僅是小西洋、西南洋,只要是在蒼穹以下碧海之上,大明的旗幟就要永遠迎風飄揚!”
“那麼大人,接下來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又將是誰呢?”於慶豐小心地問道。
“下一個?”首相微微一笑,“慶豐啊,雖然帝國有足以毀滅任何一個國家的實力,可也不能太過於貪心了吧?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如今遠有俄狄近有建虜,難不成你還想同時和第三個國家開戰?”
於慶豐不好意思地笑了兩聲,“這麼說大人您決定要和女真打一場滅國之戰了?”
“不錯。”
“可是努爾哈赤已經放棄和我們對抗了。”於慶豐有些驚訝地說道:“他對李書林表明建州女真完全沒有和帝國敵對的意思,還表示願以藩屬國的身份向帝國臣服,兩國以遼東長城為界永不再戰。”
蕭弈天不以為然地搖搖頭,“你讓李書林告訴他:行情已經變了,從今往後,奴爾幹不再是北京的藩屬自治領,而是不可侵犯的帝國領土。所有蠻族部落都必須接受帝國官員的直接行政管轄。”
“大人,有這樣的必要嗎?以夷治夷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傳統,這項政策已經用時間證明了它的效果。如果一定要讓我們的官吏和軍隊去統治的話,補給和暴亂產生的費用將會是非常巨大的!”
“我完全明白這一點。”蕭弈天平靜地回答。
“那麼是。”於慶豐侷促地應道,他遲疑了一會兒,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那麼大人您的意思是。”
“用我們的文明去同化他們。”忠武王的話語平淡和緩,卻帶著一種斬釘截鐵不容執拗的堅決。“那些儒生們不是想報效國家嗎,好啊,就讓他們隨軍在佔領區宣揚我們光輝燦爛的偉大中華文化吧。等到我們的軍隊可以離開奴爾乾的時候,那裡有的就只是使用華夏語言文字和生活方式的‘華夏人’了。”
於慶豐顯得有點迷糊了,“我們該要怎樣去做呢?”
帝國首相冷笑一聲,將杯中碧綠的茶液一飲而盡,“欲滅一國,必先滅其文化;欲滅其文化,必先滅其語言。因此,我們必須徹底而堅決地對他們進行文化改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阻礙也在所不惜!在帝國治下的蠻族地區都要強制推行漢語和漢文化教育,除了釋道儒三教以外不允許其他任何信仰的存在。對於征服的每一座蠻族聚落都要進行重建,將其改造成漢文明風格的標準城鎮。帝國境內不允許蠻族繼續遊牧生活,一律由官府發放耕地和補貼以事農耕,這一條必須強制貫徹執行!”
於慶豐的臉色變得肅穆起來,“大人,您將會成就一項偉大的功業,華夏四千年曆史上也許只有秦皇漢武的壯舉能與之相比。然而,您可能也會揹負上永久的罵名”
蕭弈天輕輕冷哼了一聲,“‘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這朝野間的輿論啊,這從來就是一種最為反覆無常的東西。今天他們因為受益於帝國的強盛或是畏懼於我的權力而高唱頌歌,明天也同樣可能因為另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把我斥為暴君和屠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