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大家仔細看了一下。很多宦海沉浮的官員很快就看出名堂了,首先這各省布政使、參政、參議都無形中升了一級,和閣部的尚書、侍郎都是平級的,而知府、同知和各省職能廳全事、閣部的諸司員外郎都是一個級別的。看來皇帝陛下是準備加強地方權職了。
以後到地方去任職。這才算是一員封疆大吏了,不像以前,與閣部大佬們品級差了一級,都不好意思抬頭了。
第二是這升職看來要分為幾個關鍵門檻了,按照調整的制度,司政考舉成功後,一年“見習期”一過,自然是九品,優秀者直接為八品。熬兩年磨堪期,升到正從七品是個關鍵,表現好的,動作快的,下到鄉里當個鄉正、鄉保。正從七品就到手了,比別人要快一步。要是差一點,恐怕只能多熬一兩個磨堪期,上司看在你資歷足夠的份上,給你一個從七品級,可是不到鄉里歷練,恐怕沒有那麼順利升正從六品,邁過第二道門檻。畢竟正從六品都是佐郎官,都是有些實權的。從正從六品升正從五品是第三道門檻,而且難度極大,可能有些人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升上來。正從五品升正從四品,恐怕更難,只有升上四品官,你才算是踏上仕途青雲。要是能升上正從三品,那真是要萬中挑一。想到這裡,這些人不由想起那些國試庶吉士,翰林院一年下來,直接授正從六品官,比人家足足快了好幾步,就算考不上庶吉士,一箇中舉起碼也是正從七品,比省試的舉子們快兩步。
公佈這些調整方案之後。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接下來恐怕是要進行職位大調整。今年已經是明再六年了,很多布政使、尚書、侍郎都已經做了好幾年了,也該挪挪位置了。
果然,劉浩然先從地方調整起,淅江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廣西布政使、廣東布政使、貴州布政使等紛紛易人,由其他省參政表現出色者或閣部侍郎出色者接任。
接著劉浩然宣佈孫炎出任吏部尚書,加直學士銜,羅復仁出任學部尚書,加直學士銜,宋思顏出任計部尚書,加直學士銜,楊元皋出任商部尚書,詹同出任農部尚書,章溢位任戶部尚書,胡深出任工部尚書,郭景祥出任營造部尚書,範常出任出任運轉部尚書,所遺河北、1東、山西、陝西布政使則由原淅江省布政使汪睿、湖南布政使王鐮、福建布政使詹同等人接任。其餘各省布政使、參政又是一番換防,每省都要動兩三個,人。
內政部尚書這一熱門由原法務部侍郎,調查局都事劉存禮出任,還加了直學士銜,一傢伙邁入從二品大員。沒辦法,誰叫人家是童子營第一批出來的,是皇帝陛下嫡系中的嫡系,這麼重要的部門。交給別人,不要說皇帝陛下放心。就是別人也不敢接手。原外務部侍郎,都知司都事楊憲終於當上了外務部尚書,讓一直與他暗中相爭的夏煜嫉妒不已,不過好歹他也被放任廣東省布政使,成了一員封疆大吏,也不差到哪裡去,也是正三品官職。他倆所遺留的都知司、監察局由劉浩然的國務秘書,第二次國試科舉探花一陳志遠和童子營出來的劉存久接任。
在會上,劉浩然嚴厲批評了主管“新聞監管”的禮部侍郎何謙之,夏時安上書一案原本鬧的不大,就是因為“新聞監管”不力,讓兩封上書居然見報,結果釀成了一場事件。
何謙之被得滿頭是汗。他的前任是劉存信,由於北方戰事,劉存信被抽調去順天府擔任同知,而劉浩然出於拉攏江南學派支援他對北元作戰,於是讓出身江南學派。立場還這麼大的簍子。
劉浩然話落音,何謙之站起身來,拱手向劉浩然道:“陛下,臣自知失職,不敢再恭據要職。現向陛下請辭。”
“準了!”劉浩然毫不猶豫地答應道,“就由徐茂誠接任吧。”
徐茂誠字昌信,是首次科舉榜眼,也做過劉浩然的國務秘書,後來轉職吏部、禮部行走,又後出任地方知府,現在為江蘇省參政。
聽到這裡,禮部尚書錢用壬也站起身來向劉浩然請辭。也被準了,出人意料的是禮部尚書由原貴州省布政使胡惟庸接任,還加直學士銜,直接步入中樞。胡惟庸在貴州省幹得不錯。將整個貴州省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配合著貴州都指揮使擊退幾次雲南梁王的進攻,還平息了好幾次省內土司造反,更絕的是他一手協助進剿,一手大玩手段,鼓惑大批工。民走出深山老林,到指定的壩子居住,建立城鎮,加上他年年走李善長的門路,李善長對其印象不錯,每年磨堪都有優,又幾次向劉浩然推薦,因此入了帝心。
周禎也交卸了法務部尚書一職,交由法務部侍郎左泉道接任,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