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野心家提供了理由,久而久之這五德就成了不詳之說,你立了火德,我就搞個水德,以水克火,老天爺肯定會幫我的。可是哪朝建立之時不都是希望本朝能夠千世萬代嗎?但每過個兩三百年便會改朝換代,這讓很多人開始認為五德始終說簡直就是隻烏鴉,可是德運在天下百姓中影響甚大,不確定德運別人會胡思亂想的,正如劉浩然所說的,有想法沒關係,最怕的就是胡思亂想,“這樣吧,我決定改變一種說法,一個朝代不應該只配一德,而應該五德皆全,金為兵,為兇器,可是國家沒有兵如何存立,而我新朝崛起于軍興之時,更以驅逐鞋虜為已任,兵盛遠勝於前朝前代,所以當有金德;我朝自江南之時起便尚紅,擅火器,火炮火槍之威揚於天下,當才火德;我朝重工商,船隊遠涉海外,這水利之便已經盡佔,當才水德;國家之本是百姓,國家之基是國土,我等起兵於亂世,為得就是要收復淪陷國土,所以當才土德:木衡”劉浩然沉吟了一會,這木德還真不好往上安,好像不怎麼搭界。”對了,從天下而言,我朝屹立東方。又自詡龍之傳人,正合木德為東,木德為青龍”,這通話在劉浩然自己看來無非是一通忽悠,可是聽在眾人的耳朵裡卻是另外一回事,對啊,配一種德運,的確會有人提出一種相剋的德運,現在五德全給你配上了,說明本朝五德皆全,看你們拿什麼來相剋,只是這種說法在宋鐮、劉基等人看來太過於“新穎”了,可是眾人又不敢出言反駁,如果你還是堅持只配一種德運,那豈不是咒本朝將來會被另外一德給克了嗎?
馮國用卻笑在心裡,承相還真是有想法,一下子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五德這東西原本就是給天下人一個說法的,現在劉浩然提出這麼一個新的說法,信五德說的自然以為本朝五德皆全,不信的五德你說十德皆全都沒用,劉浩然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道:“既然本朝確定五德,那麼國旗就用五色,黃色為土,是最重要的,當在中間,上下為紅色和白色,表示我們要用火與鐵來揮衛我們的國土,接下來木青在最上方,表示我們這個東方天朝為天下之首,水黑在最下,諭示我們將踏著海洋走遍天下,也提醒著我們百姓是水,能載丹也能覆舟,龍鳳日月徽就放在中間。”
聽到這裡,眾人不由暗自敬佩,承相居然對旗中五色做出這樣的解釋,真是太能引申了,不過劉浩然說完後卻愣在那裡,因為他突然想起,在記憶中,民國北洋政府的旗幟好像也是五色旗,只不過顏色的順序與自己的這個五色旗不同,不管它了,反正不會有人跑來說自己“別竊”,國旗和德運就這麼確定下來了,可是國歌還沒有影子,劉浩然腦海倒是有不少國歌資料,可是都不太適用,畢竟軍隊用的軍歌你再怎麼變新文人們都不會才多少意見,可是你代表一個國家的國歌要是沒有一點“古風”氣息,那麼文人怎麼能答應?再激進也得有個限度,也得照顧現在的文化傳統,劉浩然腦海裡胡思亂想著,突然由五色旗想到了民國,又從民國想到了一首國歌,據說這首國歌是摘取《尚書》的一段話改寫的,他曾經上網聽過這首據說是中國第一首國歌,不過好像曲子是一個外國人寫的,旋律還可以,沒有那麼慷慨激昂,反而顯得平和大氣,劉浩然叫侍從拿來一本尚書,低著頭開始翻起來,眾人不知道怎麼回事,都在那裡默默地等著,找到了,原來是《尚書》中的《卿雲歌》,劉浩然只記得歌詞的大概,卻記不住全部,所以必須要找書來核對一下,“卿雲爛兮,虯慢役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劉浩然按照記憶中的旋律哼唱了一遍,眾人一聽便睜亮了眼睛,尤其是宋諒等人,劉浩然喜做樂曲,軍中歌曲多走出自其手,所以軍中將士們非常喜歡這些歌曲,可是文士們卻不太喜這種太直白沒有韻律的歌詞,他們也一直擔心劉浩然屆時不要把國歌也弄成軍歌那番模樣,屆時就頭疼。想不到劉浩然還識“大體”,居然從儒學經典一《尚書》取了這麼一首詩來做國歌,“承相此舉,真是令臣敬佩。卿雲爛兮,虯饅饅兮,正合我朝國旗顏色,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正合我朝國號之名”,李善長搖頭晃腦地說道,宋鐮和劉基相對一視,也在那裡點頭,他們都是學問大家,自然明白這首詩的出處和含義,這首詩據說是舜禹帝即位時,百官相和而唱,其中的意思是祥雲燦爛,延綿不絕,日月光輝,永駐人間,舜禹一直是歷朝歷代皇帝的“楷模”,劉浩然願意以此為榜樣當然不錯,而且詩中意思非常吉祥,正好可以諭示大明國運昌盛,千秋萬代,拿來做國歌最好不過了,至於那旋律,沒有軍歌那麼殺氣騰騰,反而大氣端和,正好符合儒生文人們的要求,看到眾人無異,劉浩然便將這首卿雲歌定為大明國的國歌,“,老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