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相視一笑。紛紛舉起筷子。夾了一點自己眼前的菜。動作都非常斯文。雖然現在是微服私訪。沒有麼多講究。但三人在劉浩然面前還是不敢太放肆。細細嚼了幾口後。陳遇與潘庭低頭輕聲說了幾句。馮國用卻坐在那裡還細細的品味。甚至閉上了眼睛。似乎能從剛才簡單的巢湖蒸魚裡吃熊掌味道來。
劉浩然卻在低頭想另外一件事情。自己是“偽合肥人”。祖父輩和父都在另外一個世界活著。而且據說自家原本不合肥人。是在明初從湖廣遷過來的。具體原因不知。所以說這祖墳也不知道在哪個的方。想來也發生不了劉伯溫為自己遷祖墳。卻發現是個風水龍脈的故事。
正想著。旁邊一桌秀才們的爭論傳來了過來。
“讀書當是以程朱學為本。繼往聖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辨諸儒之的失。闢異端論謬。明天理。正人心。持聖人之德而教化天下。”一個白淨無須書生氣宇軒昂的道。他的話到了旁邊眾人的贊同。無不撫掌叫好。
“好一個教化。連元韃虜也教化了。讓這些豺狼終於披上了一張人皮。”一個臉型瘦削的年輕人輕哼了一聲。然後接言了一句。
這一句話卻像滾油鍋裡丟進了一滴水。頓時就炸開了。十幾個學子開始紛紛指責那瘦削男子的狂妄之言。
“暴元韃虜習理學之德。知廉恥。三綱五常。有何不以禽獸而轉斯文。當然是我理學教化之功。聖人之志。當德天下。倡審察名號。舉教化萬民。我學勸化韃虜。豈不大善?”
“豺狼披上一層人卻還是豺狼。韃虜奉了程朱理學。遵了三綱五常。我們就要安心做他的奴隸了嗎?”瘦削在群言洶湧之時卻毫不示弱。一出言就命中要害。使眾學士一都啞了言。
能來參加國考科舉就是認同了劉浩然江南政權。那也必須認同劉浩然提出的“驅虜光復中華”的政治綱領。如此就陷入了一個兩難境界。
那位白淨無須書生是機靈的人。鋒一轉道:“暴元韃虜終究是外敵。他就算是被德化也要還我中華神器。如是不願退回漠外。也要順我中華民意奉朝正朔。安心據臣。潛心受教。”
他幾句話就將理學德化與驅逐韃虜拉扯開。所以有點勉強但是也說
義直旁邊的學在此鼓舞之。都理直氣壯起來出言附和道。
“就是如此。我們理學秉承天理之道。行大善之事能德化禽獸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禽獸之類。豈能一時二刻便能反正附善?”
“那你們可以繼續德化韃虜。一百年不行兩百總行吧。我們中華之就繼續當奴隸等著你們把韃虜德化好。”瘦削生有點嘴尖牙厲。死咬著對方最引以傲的“德化”。幾句話就把白淨無須書生頂的死死的。
“葉淙堯。你簡直是狡辯。”白淨無須書生終於動怒。
“我怎麼狡辯了?你對禽獸狼讀上一萬遍《大中庸章句》。它們就能改為不吃人了?教化不過對知理持禮本性未泯之人。對付狼還是要靠實力而力從何而來工商耳。”
“葉淙堯。你就不要鼓吹你們永嘉學派功利那一套你們那一套簡直就是對聖人之言的一侮辱。”
“內聖外王經世用。我們也是秉承聖人一脈。就許你們發聖人之言。敘聖人之志。人就不行嗎?這難道不是黨同伐異。唯我自大吧?如此胸襟。安能處之廟堂?”
“我們理學秉承天。行聖人之道。豈能是爾等妄言輕語所能比。我們程朱理學不居於堂。難道你們永嘉之學就能嗎?”關係到師門。當然火藥味就濃了。
“我永嘉之學不求居於廟堂。只求造福社稷。不過誰居於廟堂都可以。就是程朱之學不行。”
“為什麼?”白淨無須書生不由跳了起來。
“暴元所用。必有圖。韃虜所重。必有所害。”葉淙堯冷冷的說了一句。白淨無須書生又紅轉白。又由白轉青。最後一言不發的坐下來。而剛才還熱鬧萬分的樓層一下子冷靜下來。
馮國用還在那裡品嚐著桌上的菜餚。彷彿剛才的那場爭論與他毫無干係。陳遇笑了笑。卻默不作聲。學馮用在那裡品菜。潘庭堅的臉色變了變。悄悄的看一眼劉浩然。卻沒有開口。也繼續保持沉默。
劉浩然的心裡卻一聲長嘆。因為淙堯說這句是自己說的。而且是當著江南行省眾多重臣說的。想不到居然會傳到了學子們之中。
當江南開科舉之風傳遍天下時。南名儒胡從憲趕到了江寧。以奉獻程親筆書錄《易經》為由求見劉浩然。的到了劉浩然的熱情招待。並授為行省博士。胡從憲安居江寧之後。便與宋等人交好。並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