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都向楊鶴執禮道:“末將等拜見軍門。”
楊鶴站在那裡怔怔地說道:“要讓人死得明白,他們或舉兵與君父作對,或資敵叛國,有罪自然就要承擔代價。”
段三四 笑聲
開元元年底,蒙古和朝鮮國透過一系列國書往來之後,達成了和平意向,都向乾朝派遣了使節。wWw;朝鮮國還護送了公主入乾進行和親,皇帝下詔封為貞妃。
京師的大街小巷喧囂熱鬧,充滿了古典氣息,無論是迎風飄揚的酒旗,還是半開半閉的欞窗,都古色古香,耐人尋味,更有云煙之間雄偉高大的宮闕隱隱在目,猶如人間仙都。這是古都,又是新帝國的首都,從這裡出去的一張紙,或許就能決定千人萬人的生死。
“京師還是老樣子啊,只是,西邊那些高入雲天的柱子是什麼?”一個單眼皮的女子挑開車簾的一角,一邊看著外面的光景一邊對車外騎馬的人說道。
這個女子便是朝鮮公主李淑貞,她這是第二次跟隨使團從朝鮮國來到京師。因為上回的正副使李宬和樸敏孝和張問打過交道,所以此時進京朝賀,朝鮮國王還是派了他們倆,希望能夠和大國順利達成和平關係,保障今後的國家安全。
馬車旁邊騎馬的胖胖的中年人便是副使樸敏孝,他會說漢語,且是個中國通,是正使李宬最得力的助手。
樸敏孝看了一眼公主指的地方,說道:“那是煙囪。”
李淑貞驚訝道:“為什麼煙囪要修這麼高?”她的眼睛小小的,但是上唇自然上翹十分可愛,五官也很端莊,看起來也是個美貌的女子。
樸敏孝道:“那些煙囪可不是家裡做飯的煙囪,是一些工坊的,乾朝的御動機燒煤,煙塵很大,京師官民苦不堪言,所以朝廷就下令把煙囪修高,避免煙塵彌散到城內。”
李淑貞哦了一聲,她到了京師,自然想起了數年前張問的樣子,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笑意,“乾朝皇帝原本是明朝的臣子,和我們朝鮮的國君一樣,也是以臣謀君,這回他們肯定沒話說了,定然會很乾脆地承認皇兄的王位。”
樸敏孝臉色一變,看了一眼前後護送的乾朝騎兵,忙沉聲道:“殿下,慎言。”
李淑貞笑了笑:“放心吧,他們聽不懂我們的話。”
護送的乾軍將他們送到會同館,另有官吏安排了住處,住了一晚,第二天便有禮部宣制前來問候,不過這種問候完全是按章說話,只是禮儀,沒有任何意義。
宣制到了之後,使者和公主都到門口跪拜,宣制代表皇帝問道:“皇帝問使者來時,爾國王安好?”
因為李宬不會說漢語,便由副使樸敏孝答道:“國君安好。”
宣制又問道:“爾使者遠來勤勞。”
樸敏孝嫻熟地說道:“謝皇上隆恩。”然後拜了四拜,從地上爬了起來,李淑貞等人見狀也跟著站了起來。
這時問候禮按照禮制就已經結束了,不再有其他廢話,但是這次宣制卻多說了幾句:“皇上聽說朝鮮使團前來和親,很是高興,說朝鮮國與我中國自古和睦相處,不能壞了傳統,要有司禮遇款待呢,你們有什麼需要的用度,儘管和會同館的官吏說。”
樸敏孝將話翻譯了一遍,李宬長噓了一口氣,臉色也變得輕鬆起來,忙恭敬地用朝鮮語說道:“皇上天恩,我等國民感激不盡。”
宣制好像沒聽懂,只是點了點頭,拱手去了。
一行人回到會同館住處,李宬對公主說道:“剛才乾朝官員說皇帝很高興,看來和親會很順利,以後殿下和家鄉的人,恐難相見”說罷他的臉上露出了悽然之色。”
李淑貞也有些傷感,但依然笑了笑:“女子總是要嫁的,大人回去告訴皇兄不必擔心我,京師很好呢還有皇帝也不錯,可不是人們說的老頭子”說到這裡李淑貞臉上頓時一紅。
自從幾年前那次在紫禁城見了張問之後,她就一直無法忘記,回國之後,再看其他男子,沒有一個比得上張問的模樣氣度,完全沒有感覺,以至於婚事耽擱到現在,和親之事,說來她是心甘情願的。
第二天,乾朝皇帝張問便親自在文華殿接見了此次進京和議的使臣,除了朝鮮使節,還有蒙古朵顏部使節也是一個時間來的。
乾朝崇尚黑色,皇帝的袞服是黑色和紅色打底,四周的御林軍韶樂人員也是穿的黑色衣服,還有負責皇帝安全的玄衣衛女子的衣服也是黑色。大殿裡這樣的基調看起來神秘而莊重。倒是兩邊的官員衣服五顏六色,給宮殿增加了許多生氣。
李淑貞在正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