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日本不但可以減小國內的就業壓力,還可以獲得額外的僑匯收入,利益還是相當大的,對日本儘快擺脫對美援的依賴也很有幫助,因此只要不是要害部門,日本當局還是儘量予以了放行。。。。。。
注1:當時很多軍艦設計大師都不僅僅精通一種艦型的設計,但問題是日本本來就有優秀的航母設計師,因此福田啟二如果還是留在日本的話,即便轉型成功,也依然很難獲得機會,而在一張白紙的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
注2:“泛亞細亞主義”又稱為“大亞洲主義”或者“大亞細亞主義”,最初是明治維新前後一些日本思想家提出,主要觀點有兩個,一是“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二是“日本負有領導亞洲反對西方殖民勢力的義務和責任”,其檯面上的目標是為了聯合亞洲各國將西方殖民勢力趕出去,但實際上卻成為了日本侵略亞洲各國的理論依據。
後來孫中山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泛亞細亞主義”,指出只有中日兩國齊心協力、互補協作,才能領導整個亞洲驅除西方殖民勢力,完成東方文明的偉大復興,但由於中國貧弱分裂,根本無力與日本爭奪亞洲的領導權,因此說了等於白說,倒是對國內有較大影響。。。。。。
而在這個時空,當解放軍將日本陸軍打得落花流水之後,日本國內開始普遍認識到解放軍陸軍的強大,而新中國“六億(由於國內提前實現了和平,生育高峰也提前出現。)人民六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的全民皆兵政策更是令日本人徹底失去了向大陸擴張的信心,加之日本陸軍日漸失勢,因此“侵略中國,征服亞洲。”的傳統主張很少再有日本人提起,反而開始有人鼓吹“中國掌握陸地、日本掌握海洋,兩國齊心,將‘雪膚豚’(“白皮豬”)趕出我們的亞洲。”,這即是第三代的“泛亞細亞主義”。。。。。。(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一章 討價還價(下)
此外胡衛東還特別要求日本當局將在華被俘日軍官兵以及日本平民當中的30多萬日本技術工人(包括咱們用技工速成法培訓出來的那些)乃至更高階別的科技人才在日本的家眷全部送到中國,並表示可以以此充抵10億美元賠款(但路費及安家費由日本政府負擔,雖然這批費用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因為可以用日元支付,日本政府還是拿得出的。),這樣做表面看來中國是虧了,但是能夠令那些日本技術人才安心在華工作,他們後半生(考慮到這些人普遍較為年輕,其實應該稱為“後大半生”更準確些。)所能創造出來的價值,又豈是本來就不可能拿到手的十億美元所能相比的?
此外,胡衛東還暗示日本代表說,若是日本能夠將在華掠走的文物主動歸還,那麼中方也可以酌情減免一部分賠款。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強要,以小鬼子的德性,有很大的可能會藏起來卻偽稱已經丟失、甚至狡辯說他們根本就沒見到過那些文物,而在中**隊無力登陸日本本土的前提下,這很可能演變成無休止的扯皮,對目前急需停止戰爭開始國內恢復重建的中國來說十分不利,畢竟日本好歹還有美國提供經援,而中國只能全靠自己。而且萬一小鬼子老羞成怒將那些重要文物毀了來個死無對證,那損失就更大了,還不如用這本來就不太可能拿到手的錢利誘日方主動將其交出來,說起來也是日本現在經濟困難。又還不甘心成為美國的附庸,中國才有要回那些重要文物的機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胡衛東並不是一個文物專家,他更關心的是那些古籍,其中他尤其重視的是歷史上最終不知所蹤的《永樂大典》,雖說抗戰時的《永樂大典》已經是殘缺不全了,但比起歷史上後世僅剩的一點散卷,內容還是要豐富翔實得多,更重要的是,《永樂大典》沒有經過滿清統治者的肆意刪改。因此若是《永樂大典》還在。後世困擾史學界的很多疑問就很可能找到答案。
日本人自然深知《永樂大典》等古籍的價值。但在巨大的現實利益面前,急於擺脫眼前困境的日本當局還是主動將《永樂大典》等中方代表團擬出的重點名錄中的珍貴文物儘量返還,而在名錄之外的次要文物還是被鬼子私藏下來不少,但多少也歸還了一些。總比之前什麼都拿不到要強。說起來還是中國國力不濟。否則當初日軍根本就不敢踏上中國的國土。這些文物又怎麼會流失海外呢?
另外當初中方要求日本當局不再迫害日共等左翼人士並給予其出版、宣講、結社等應有的自由,承諾放棄以侵略擴張為中心的長期國策一事,日方雖然不可能全盤接受。但也作出了一定的讓步,他們同意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