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口徑)的身管火炮(不包括高射炮)3500多門(其中152mm及以上口徑的重炮500多門)、炮彈近40萬發。生產火箭彈接近15萬枚(火箭炮生產太容易,自來水管都可以拿來改裝,火箭彈的產量是唯一的限制因素,所以只提一下火箭彈的產量。)。這樣強大的地面炮火。即使和現在的列強相比。也僅僅遜色於蘇聯和德國(美國主要靠空中支援,對於炮火併不是很重視,火炮產量與蘇德沒法比。歷史上朝鮮戰爭後期我們的炮火密度都超過美軍了。),這無疑進一步增強了中國陸軍的實力。
但是,要知道如今中國的工業實力還只與二等列強相當,我們為何能夠維持如此驚人的輕武器與火炮產量呢?即使美英對於陸軍火炮不甚重視,兩國的重炮產量被中國這個幾年前連重炮都造不出來的國家超過,也實在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呢,這問題說白了其實也很簡單,一是中國對於空軍和海軍的投入遠不如這兩國,從而騰出了大量的軍費預算,二來嘛,中國的高射炮等防空武器和坦克等裝甲車輛的產量只相當於兩國的一個零頭,這同樣節省了大量開支,使得中國的兵工廠可以將有限的產能更多地用於生產步兵和炮兵所需要的武器彈藥。
不過,若是哪個國家因此小看中國防空部隊和裝甲部隊的實力,他們一定會後悔莫及。。。。。。
1940年,包括海軍裝備的數量在內,中國共生產25mm…127mm口徑高射炮超過1000管(因為有些被整合為“密集陣”了,所以單位用“管”而不是“門”。),這與歷史上德國二戰期間超過18萬門的恐怖產量相比,簡直連零頭都不到,但中國的高射炮效能卻是世界上最好的,更有炮瞄雷達與陀螺瞄準具的幫助而精度大增,雖然這兩者的技術先後被蘇德得到,英國人也自行研製出了第一代炮瞄雷達,但最先開始研製、並且還有胡衛東這個穿越者引導方向的中國,多少還是有一點優勢的。雖然與那些一等列強的防空部隊相比,中國的實力還是弱了不少,但列強若想仗著空中優勢入侵中國,嚴陣以待的中國空軍和防空軍隊一定會讓他們有來無回!
由於國力的限制,新中國對於耗費巨大的坦克裝甲車一直都沒有全力生產,即使到了1940年,中國裝甲車輛的全年總產量也才剛好達到600輛,這還是將水陸坦克也算進去的結果,與除了日本之外的任何一個一等列強相比,都差了好大一截。在這個薄弱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裝甲部隊自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規模。
到1940年底的時候,中國也才建立了以裝甲騎兵師、兩個機械化步兵師和一個機械化重炮旅組建起來的一個機械化軍。不過與之前主要依靠繳獲的鬼子坦克相比,如今的中國裝甲部隊已經脫胎換骨,世界上最好的輕型坦克“八一改”已經全面淘汰了原來的日本九五式輕型坦克及其改進型九八式輕型坦克,這種超出時代的輕型坦克有著接近於先進中型坦克的防護力和天下無雙的越野速度(公路速度不如毛子貨,人家是有輪子的。)、最大行程以及地形適應性,而它的可靠性和低油耗同樣在世界各國的坦克當中名列前茅,再加上為其量身定做的裝甲騎兵戰術,它在中國陸軍之中的地位絲毫不低於t34之於蘇聯陸軍、黑豹之於德國陸軍的地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40年的時候,隨著中國基礎工業的飛速發展,胡衛東認為中國已經可以開始研製自己的中型坦克,便將歷史上59式坦克的設計圖畫了出來以供參考,雖然暫時只拿出了早期59式坦克的圖樣,但因為應用了21世紀中國才開始廣泛應用的雙面硬化裝甲鋼,其整體效能比歷史上的早期59式坦克要強悍得多,而即使是歷史上的59式坦克早期型號,放到二戰時期的話,也絕對是一款極為恐怖的武器,因為它擁有堪比重坦的火力和防護,但其機動性卻超過二戰時期的任何一款中型坦克。。。。。。(未完待續。。)
第五百一十九章 戰略武器(上)
只是59式坦克對於發動機的要求比T34還高一截,縱然中國早已經獲得了蘇聯提供的V2柴油機技術,並且還在此基礎上借鑑了部分德國人的技術進一步攻關,但能夠滿足59式要求的新型坦克用柴油機,至少也得到1941年下半年才能研製出來,不過西南戰爭因為地形與氣候的關係,本來就用不上中型坦克,所以胡衛東倒也並不著急
除了傳統的陸海空軍,還有一個嶄新的軍種在1940年初步建立起來,那就是以彈道導彈(也包括所謂的“遠端火箭炮”)作為主要攻擊武器的火箭部隊,目前由於固體燃料藥柱加工工藝的難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