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縫,伸出一頭來,道:“你等何人?”李龍道:“敢問錢大善人可在府中?有勞這位大哥通報一聲,只說是蘇大人來訪。”那家丁似看出來人不凡,道:“我家老爺不在,他在琴堂之中。”李龍道:“琴堂不在此處?”那家丁搖頭,道:“琴堂在那街頭,小河之上。一打聽便知。”正欲合門。蘇軾攔住,道:“宅中家人錢福可在?”那家丁又搖頭,道:“一早,錢福隨老爺去了琴堂。”蘇軾謝過那家丁,與李龍、趙虎離了錢宅,往街頭而去。李龍詢問鄉人,鄉人指點路徑。
出了街巷,見有一小河,溪上有一青石板橋,小河兩岸,楊柳倒垂。那小河之上竟凌空架有一舍,白牆碧瓦。屋簷下有一匾額,上有篆書體二字:“琴堂”。琴堂與河岸搭有一圓木吊橋,可收可放。蘇軾讚歎不已,此舍建造別具一格,頗費匠心。三人來到吊橋旁,抬眼望去,琴堂之門虛掩著,看來錢良主僕確在此處。李龍高聲道:“敢問錢良錢大善人可在此?”高呼三聲,卻不見響應。趙虎道:“怎不見回聲,或許已經離去。”李龍道:“進去瞧瞧便知。”蘇軾答應。李龍在前,蘇軾、趙虎隨後。過了吊橋,李龍輕推開門,衝著裡面叫了兩聲,仍不見有人回話。李龍抬步進得堂中。蘇軾立在門口,仔細打量。只見堂中間有一案桌,桌上擺有一琴。案桌之前有一木炭火爐,爐火燒得正旺。左右懸有字幅長條。側有一門,卻原來另有一小室。
李龍見堂中無人,邁步向內室走去。蘇軾、趙虎入得堂中,張望器物。猛聽得李龍驚呼一聲。轉身看去,只見李龍滿面驚恐,連連招手。蘇軾、趙虎快步過去,卻見內室中赫然躺著二人,一人面部向外,看的清楚,正是錢良!
蘇軾摸其鼻息,搖晃幾下。錢良竟掙扎一下,睜開眼來,似認出蘇軾,竭力道:“葉、葉”聲音微弱,似如蚊聲。蘇軾湊耳過去,問道:“兇手何人?”李龍、趙虎屏息細聽。錢良喃喃道:“錢、錢”說罷,頭脖一歪,便死去了。順其身看去,臥於血泊之中,鮮血從腹下流出。李龍驚道:“兇手離去不久,興許就在我等到來之前。不料兇手竟先於我等一步。”趙虎道:“不想這錢良亦遭橫禍。莫非這中間有一大陰謀不成?”蘇軾邁過錢良屍首,去看另一人。那人是家丁穿著,卻是背部中了一刀。想必此人便是錢福。
蘇軾眉頭緊鎖,命案一樁接一樁,究竟是何緣故?李龍詢問如何處置。蘇軾令趙虎速去四下,尋問鄉人,是否發現可疑人物。再者,讓人通告錢良家眷。趙虎領命而去。蘇軾環顧左右,四張梨木交椅,椅之兩邊各有茶几,上有茗碗花瓶。臨西窗有一桌,桌上磊著書籍,架著筆硯,旁有一方古硯,此硯較尋常硯臺高出幾分,又見一支狼毫,沾有墨汁,似曾有人用過。東窗下有一木床,床上有一秋香色被褥,床頭有一梅花式小几。蘇軾看那茶几,有兩個碗兒。揭蓋看去,一碗滿滿的。另一碗只餘一半。蘇軾俯首細看那碗。李龍詫異,道:“大人,這碗有何蹊蹺?”蘇軾道:“這茶水必是那凶身喝過。”李龍道:“大人何以知曉。”蘇軾默然不語。
蘇軾又察看室內物什,整齊有致。李龍出室,察看堂中,無可疑跡象。蘇軾自室中出來,皺眉思索。李龍輕聲道:“此案蹊蹺得很。凶身似非為了錢財,堂室之物,並無動亂痕跡。”蘇軾道:“凶身顯是懷陰謀而來。他必與錢良主僕熟識,錢良主僕絲毫不曾防備,凶身趁二人疏忽之時,忽下毒手。錢良二人哪曾料到?從二人傷處看來,凶身下手快且狠。”李龍疑惑,道:“錢良臨死之言,那‘葉’是何意?那‘錢’又是何意?是那凶身喚作葉錢?或是姓葉,或是姓錢?一人,或是二人?”
蘇軾道:“顯而易見,那凶身必是與周玉兒、錢達命案相關。錢良亦與此牽連。那凶身見我等已懷疑錢良,害怕事情敗露,便先下手為強,殺人滅口。如此說來,我等認定錢良可疑,表明我等思忖正確。只是不曾料到錢良並非元兇,其後更有主謀!”李龍道:“凶身如此毒辣,想必其中有莫大緣由?”蘇軾道:“本府亦如此認為。”蘇軾透過那門,望著內室兩具屍首,苦苦思索。
約一盞茶工夫,聞聽得外面人語聲。蘇軾、李龍出了堂,見到河岸擁來一群人,頭前正是錢宅幾名家丁,當中卻是學堂先生錢孝,另有幾名女女眷哭哭啼啼。錢孝見得蘇軾,快步過橋,急問道:“錢爺怎的被殺?”
此刻,家丁、家眷等人過得橋來,死賴要入室看個究竟。李龍立在門口,攔住眾人。蘇軾道:“且慢著急。你等中間可有管事?”一名中年家丁開口道:“小人錢忠,是錢府管家。”蘇軾看那管家,眾人點頭,表明其言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