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2 / 4)

只聽“噗”的一聲,韓淮楚一縱身已躍入那水流湍急的綿蔓水中。

張耳哪裡還會遲疑,提手一刀捅穿最後一艘船隻,將那刀衝著追過來的金剛智一擲,跟著韓淮楚向河中就是一跳。

以金剛智的武功,自然不會被張耳這沒頭沒腦亂拋過來的刀傷著,卻因伸手劈落那刀,身形略微一緩。

只見浪花一卷,韓淮楚與張耳二人的身影消失在水面。

※※※

“大師,咱們船隻被毀,這次給那韓信逃走了!”河岸邊跟來的趙軍眾騎士惋惜地說道。

金剛智冷笑一聲:“只要吾等堵住那西郊村,他就出不了這井陘道。只要他還在這裡,一百里方圓之內都脫不出貧道的冥想追蹤大法,他能逃到哪裡去?”

這話被那伏在水中正在向前遊的韓淮楚聽到暗暗吃驚:“有這扎手的人物在,如何能攻過井陘。必須設法將他做掉!”

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

韓淮楚與張耳氣喘吁吁游到那綿蔓水對岸,已是子夜時分。此處地勢高於周圍,一輪皎月掛在蒼穹,把那遠山近景照得盡收眼底。

那綿蔓水發源出壽陽縣桃園溝,始稱桃河;東北一支流至平定縣娘子關附近,經綿山山麓,遂稱綿河;東面一支流至此地,就是這條河面寬達三百米水流湍急的綿蔓水。

只見那前方一處,西面背靠激流,東南北三面環山,有一大片大約十平方公里的菱形緩坡,地面皆是黃土。

那熟悉地理的張耳介紹道:“此處東面名叫老爺寨,那趙軍駐地就在老爺寨後五十里外。南面乃是老營寨,北面名叫城山寨,皆是懸崖峭壁難以通行。我軍要想過這井陘,只有從東路而出。”

這裡就是兵法書上所說的“天牢”。

《孫子兵法》之《行軍第九》雲: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四面環山,中間凹陷,便稱為絕地。有水為天井,無水為天牢。此處三面環山,背後是綿蔓水無路可走,故也可視作“天牢”。

這本是極其兇險的地帶,行軍打仗去遠之唯恐不及。哪知韓淮楚卻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韓淮楚望著四周那遠山近巒,背後那大河激川,不由感慨道:“若在此處與趙軍決戰,居高臨下,敵軍動靜可以瞭如指掌,真乃英雄用武之地也!”

那開古陣未有之風,最後流傳千古的偃月大陣的雛形迅速在他腦海中形成。

此處河床外凸成一個巨大的弧形,那些漢軍熟悉的什麼方陣圓陣數陣錐陣鉤型陣玄襄陣雁行陣統統在這種地理環境下不適用。偃月者,半圓月也,背之凸起圓弧向下,實際上是一種非對稱的形狀。

菱形的戰場,決定那戰場的勝負在菱形的菱尖。只要扼守住那菱尖,不衝進菱形的腹心,任趙軍人數再多,實際交戰的地方還是那菱尖。原本眾寡懸殊的漢趙兩軍,在這一道生死攸關的防線上其實兵力對等。

既然要用奇兵去抄趙軍的老家,必須把趙軍主力全部吸引到這裡來,還要頑強堅持為奇兵贏得迂迴偷襲的時間。而趙軍有二十萬之眾,如何能抗得住趙軍的洶湧進攻,一攻再攻而能屹立在這綿蔓水東岸讓那漢軍紅旗不倒?

先領軍衝出那菱形戰場與趙軍挑戰,而後佯敗快速退入精心挑選的戰場,撞到河岸反身回來,無須多費工夫,立馬自然就形成一個偃月大陣。憑藉那厚實的月輪,依仗居高臨下的地勢與趙軍做那一刀一槍以命換命的血拼!

趙軍要想將漢軍殲滅,必須將漢軍的月輪摧毀。但那月輪內圈寬廣,只要漢軍有足夠的兵員補充進來。可以隨時崩潰又隨時凝聚成形,趙軍要想擊敗漢軍,只有在菱尖全殲,一條命接一條命來換!這可是最耗時的打法,為奇兵突襲敵營拖延時間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

這是一種硬碰硬以命相搏的打法,處於那風口浪尖陣勢前緣的將士,要有相當硬朗的戰鬥力,不至於趙軍一攻陣勢就癱瘓。

那身經百戰的一萬五千老卒,拿出一萬來構築那以命換命的月輪與趙軍死磕,五千人馬抄小路突襲敵軍大營,拔下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旗……

漢軍必須悍不畏死,不被趙軍的氣勢所嚇倒。背水一戰這句成語已經為韓淮楚找出了最好的答案。背水決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勝則亡,漢軍將士的勇氣不用去動員。

韓淮楚想著想著,臉上洋溢位微笑。他腦中彷彿已聽到在這綿蔓水河邊漢趙兩軍金戈鐵馬殺伐之聲,自己站在那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