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就不打一處來,騰的站起身來:“我倒是頭一回聽說除了經世濟民之道,其他的學問都是些無用的東西。”
今日裡李婷被秦宇氣了兩回,本來這一肚子火就沒地方發,正好碰到這劉志高不長眼,加之李婷自小生長在王府,言語之中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味道。
劉志高這一下傻眼了,本來是衝著這秦宇來的,沒想到招來了郡主的不滿,心中登時沒了主意,要和郡主對辯,他可沒這個膽子。但是要承認自己剛才言語不當,在眾人面前又下不來臺,於是雙臉憋得通紅。
秦宇倒是沒有幸災樂禍,雖然知道剛才這劉志高是衝著自己來的,但是心中對劉志高真沒有什麼怨恨,看這劉志高雙臉通紅,知道他此刻正兩頭為難,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看來只有自己能幫他這個忙,解決這窘境,以後要休掉這個未婚妻還指著他呢。
秦宇來不及細想,也連忙站起身來道:“劉兄,我覺得你此言差矣,你口口聲聲的說經世濟民之道方是唯一正途,那兄弟倒是要問問你,什麼是經世濟民之道?”
秦宇將李婷的話接了過來,自然就將劉志高和李婷的矛盾轉移到他這來,本來這劉志高就是衝著他來得,他接話順理成章,此時劉志高說什麼都是衝著他秦宇來的,無論對錯,都不會冒犯了這李郡主。
秦宇心中暗暗為自己的偉大人格自我臭美了一番,同時又怕是自己這一番心思,這劉志高書呆子不一定能完全領會並且順利的配合。
劉志高見秦宇終於接話了,心中長舒了一口氣,看了秦宇一眼,侃侃的道:“學問有道和術之分,經世濟民則為道,天下百姓,無謂士、農、工、商而已,以士為先,農次之,工與商居後,自古以來皆是如此,經世濟民之道就是士之道,讀書人就當以天下為己任,正是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這就是士之道。”
秦宇聽劉志高說完,心中一聲嘆息,在古人心中道永遠高於術,這本來就是科舉制度惹的禍,如果科舉也考你算術、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恐怕這些書呆子就不會這麼認為了。但是在這個時代他和別人去大講自然科學,無異對牛彈琴,這個時代從上至下受儒家的思想影響太大,而開創儒家思想的那幾位對自然科學又狗屁不通,自然後來者也就存著了對自然科學的藐視。中國人並不是比西方人笨,最早發現彗星的是中國人,但是將彗星總結成規律的卻是西方人,最早發現火y的也是中國人,但是將火y“發揚光大“的卻是西方人。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的古代的教育思想的導向性明顯,用現代的名詞就是不鼓勵你搞自然科學研究。秦宇雖然知道劉志高的話毛病百出,但是還是在思索如果用那個時代的人能夠接受的言詞來反駁。
劉志高看秦宇眉頭緊皺,不禁面有得色。
**************************************
晚上還有一更,多謝書友支援,求一下推薦收藏了。!~!
..
第六章:趙肥六
秦宇停頓了片刻,終於緩緩開口道:“劉兄理解的道和術實在太狹隘了,舉個例子,相鄰的田地,一樣的肥沃,有人產的糧食多點,有人產的糧食少點,這是為何?”
劉志高道:“這自然取決於每個農人的自身耕種能力。wWW、”
秦宇接道:“說得好,如果善於耕種的農人能夠將這些經驗成之於書,普及天下,世代流傳,不斷改良,則天下糧食增產幾何?又如我們有時豐年,有時災年,百姓往往豐年的糧食因為儲存不了太長時間而壞掉,而災年卻又缺糧,朝廷的糧倉亦是如此。如果農人有方法能夠延長米糧儲存期限?那麼我想問一問你這耕種之法是道還是術?和捧著書本在那裡誇誇其談相比哪個更有利於朝廷,更加造福天下百姓。”
劉志高一向知道秦宇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沒想到居然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一時居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劉志高停頓了一下,剛想開口。秦宇沒有給他機會,朗聲道:“士、農、工、商本是一體,豈可割裂,更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無商何以流通,東邊產鹽,北方出皮毛,南方有穀物,但是南方和北方的人同樣需要鹽,同理,東邊的人也需要皮毛和穀物,這些只有透過商業流通得以實現,如今我們夏日能穿絲綢,冬日能穿皮草,皆賴流通之功,又怎能說商就低人一等”
在那個時代,士、農、工、商的高低貴賤深入人心,此刻秦宇忽然講出這麼一番和時世格格不入的話來,眾人都有點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