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面只有兩個字——得手。
隔了一天,一道訊息讓整個南昌城為之沸騰。“海昏王彬、樊裕遇襲,王彬橫屍當場,樊裕重傷不能理軍。”
海昏,劉繇舊部屯地之一,有軍士五千餘人,分為三部。分別有軍司馬張蘭、樊裕、王彬領。其中王彬實力最強,人馬近兩千眾。
海昏都尉由張蘭領職,蓋因其為劉繇麾下大將張英之侄。而樊裕則劉繇部將樊能的同鄉,甚得樊能信賴,後跟隨劉繇。(海昏都尉以及上繚都尉皆是華歆私授之職,不得朝廷認可。)
劉繇同孫策連場大戰,手下大將盡數戰死,待笮融殺薛禮、朱皓欲圖豫章叛亂之後,其手下已無大將。軍中職位最高的便是軍司馬,不要說是將軍,就連校尉、都尉都沒有。
同海昏的情形相同,上繚擁兵六千,兵馬有五部之多,各佔一地,互不統轄。好在當年為平笮融之亂時,劉繇調集了豫章二十七縣庫存的幾乎所有糧草,上繚、海昏二縣駐軍雖多一兩年內卻還不用擔心糧草短缺。
王斌、樊裕二人遇襲之事,短時間內就傳遍了整個豫章郡,重重矛頭直接指向了毫無傷的張蘭。
誰得利最大,誰就最有可能做這件事。這個道理不只是現代人明白,古人也精通其道。特別是張蘭此人缺少智謀,事的第二天就要兼併王彬部眾,激起了王斌、樊裕兩部軍士的強力牴觸,幾乎引得全城大亂。也更一步做死了他的嫌疑。
局勢震動,不但是海昏一地,就連旁近的上繚也是一片風聲鶴唳,五部兵馬刀槍在手,各自戒備。原本劉繇餘部一致對外的局面,霎時間就被瓦解。
分蹦離散似乎是在所難免的了。
這個局面應該會引起有心人的觸動,劉憲陰陰一笑。事情就是他搞出來的,嚴令、李達兩名箭術好手完美的執行了他的計劃。為的就是把劉繇舊部搞得人心惶惶,分蹦離散。
那王彬、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