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1 / 4)

小說:血沃軒轅 作者:竹水冷

張氣焰……

一個人地忍耐總是有限度的,當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再老實的人也會奮起反擊,而這也正是朱斌最願意看到的,所以他一直在等,等到濟爾哈朗忍無可忍的一天,那時候,將是朱斌給予滿清致命一擊的絕妙機會……

是日大明朝會,文武大臣早早趕到,分立兩旁,幼小地景平帝端坐上方,武英王朱由斌特許帶刀上殿,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朝會上也是追增了一批國難中壯烈殉國地大臣。接著對山海關大戰、追剿闖賊,收復寧遠四城,平定張獻忠之亂,以及南京之變中的有功人員分明嘉獎提升。

收復寧遠四城有功,但卻因“放跑”碩託而受到責罰的黃溪等四鎮總兵,也都被撤消的處分。前江南軍的一眾將領,大部賜將軍號,四鎮總兵,並陶海、龍默寒、魏重義、龍淄閣、李德等人皆晉爵位。

這大大穩固了江南軍各級將領在大明軍隊中地地位。接著,朱斌正式宣佈,自今日起廢除“江南軍”稱呼,統稱明軍。並宣佈一年內募兵一百萬,二十萬朝廷正規軍,八十萬為預備軍地龐大計劃!

這一個有些意外的決策,當時就遭到了一些大臣地反對。武英殿大學士史可法的反對最為激烈:

“臣不贊成武英王的做法。眼下大戰才平,各地凋敝,民不聊生,最緊要的是將朝廷不多的銀子投入到各地的恢復之中,以安民心。按武英王擴軍百萬的想法,即便招募一兵最低費用年餉四兩銀子,這筆費用便需要四百萬兩。先不說這筆銀子若是用到恢復經濟上能起到多巨大的作用,就說朝廷又上哪去籌措這筆銀子?先帝平叛十七年,國庫早就用盡。闖賊入驚,燒殺劫掠,京師民眾苦不堪言。自恢復京師以後,陶海運來了一批銀子以安定民心,但又哪裡夠用?現在國庫僅剩存銀八萬兩了啊,就快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了!”

朱斌皺了皺眉頭,不想大明的財政狀況卻惡化到了這個樣子。

這時,一位侍郎也上來說道:“臣贊成史相的意見。眼前邊關穩定,流寇已滅,還要養那麼多的軍隊做什麼?況且所謂的預備軍,臣實在聞所未聞……”

張溥卻是堅定地站在了朱斌這一邊:“邊關雖然穩定,但金虜尚在。臣同意武英王擴軍決議,我等焉可因一時之小安,便把當初的恥辱忘在腦後?”

等眾人紛紛說完,朱斌這才對眾大臣說道:

“第一,我已急命陶海,從江南再次呼叫兩百萬銀子,以供朝廷使用。第二,恢復大明經濟和地方秩序,不是靠使多少銀子便有用的,稍後幾天我會有詳細的計劃以呈聖上……”

他這話讓眾人無可指責,那江南本來就是武英王的封地,現在卻一再從自己的封地上呼叫銀子到朝廷,也算當得起“忠義”二字了,這時,又聽朱斌說道:

“還有重要一點,要讓軍隊有戰鬥力,就得讓士兵們無後顧之憂。因此,每位士兵的餉銀不是史大人說的四兩,而是邊關等重鎮計程車兵年餉銀二十兩,正規軍年餉十兩,預備軍年餉六兩。有戰事發生,預備軍轉入正規軍,年餉亦是十兩……”

他的話頓時引起了朝廷一片驚訝地議論之聲。這麼龐大的計劃,這麼豐厚的軍餉,得要花上多少銀子?這還僅僅是初期募兵費用,今後每年朝廷都得用這麼多銀子!

朱斌向他們擺了擺手:“此外,各軍兵士家眷,每年也可得到二兩銀子安家費,但凡有戰場陣亡將士,皆可因等級及戰功,得到不同程度的撫卹金!”

“銀子,請問武英王這銀子從什麼地方來?”史可法大聲問道。

朱斌笑了一下,說道:“初期招募士兵費用,皆由江南承擔,缺多少,江南就運多少,其後朝廷所養之軍,若到時大明經濟仍無好轉,也還是由江南全部承擔!”

第三卷 大地風雲 三百一十 廷議

本圖書由aitxt(優樂美。“小果”)為您整理製作 ai txt。c om:2008…12…2 13:43:23 本章字數:4158

驚歎,議論的聲音更加大了起來。誰都想不到武英王會出此豪言。江南之富,在就天下聞名。但誰也想不到,一個江南省,竟然會富裕到了這種程度!

而朱斌之所以敢出此豪言,除了江南軍這十幾年中,透過陶家父子,在一眾官員、商人、百姓的努力之下,的確已經積累起了大量的資金。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朱斌從蜀地得到的,張獻忠遺留下的那比巨大的、甚至可以用恐怖來形容的財富。

這筆財富,朱斌本來就想著將其中的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