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實力不受大損失,又得與各鎮總兵分享“勤王”之功。
—
從寧遠至山海關兩百里,騎兵日行可達一百餘里,如日夜兼程,一日夜便可到達山海關。吳三桂並沒有這樣做,在路上行了五天左右,遲至十六日才入關,而賊軍先頭部隊已過昌平,進入北京郊外。
吳三桂還是不急於進京,特向朝廷兵部“請馬一萬,安歇家口五日”。
救兵如救火,崇禎雖心急如焚,又有何辦法!
可吳三桂總算還是發兵勤王了,相比於其他將領好了不知多少。崇禎發出徵召全國兵馬“勤王”,卻幾乎無人響應。劉澤清謊報墜馬,腳受傷,藉故不奉詔。只有唐通部離北京近,率八千人馬先到北京。這真是杯水車薪,怎能救得了明朝地危亡!
況且唐通其人“口辯無勇略”,也是無濟於事。崇禎視之如救星,當即給予重賞,封“定西伯”。唐通慷慨激昂,表示不辱君命。不料他與監軍太監杜之秩率部赴居庸關防堵賊軍時,投降了李自成,居庸關不守而破。此關是北京的門戶,此後賊軍能夠一無阻擋地直趨北京。
自從勸說吳三桂之後,朱斌心猶如焚,快馬加鞭,連夜啟程,行至天明,人困馬乏,朱斌下令衛士暫且休息一個時辰。
“關濤,你觀吳三桂此人如何?”接過新任衛士長關濤遞來的水,朱斌喝了一口問道。
關濤稍稍想了下:“我看平西伯倒是很有忠義之心……”
朱斌漠然搖了下頭:“不,你看錯了,其實我也看錯了,我總以為能夠改變一些人,可是,有些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韃子寫給他的那些書信,他都完整地保留著,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因為那是他將來的退路啊……”朱斌自問自答地道,忽然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