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第一求月票!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三十八章戰略任務
響之後,才有一人問道:“都統大人,不知明軍東西多少大軍?”
拜音圖臉色**了一下,回道:“即本都所知,明軍西路大軍有七萬左右,即使是隻來一半也有三萬五千人,東路大軍大約在六萬,來一半則是三萬人,其東路大軍和城下這支軍隊一樣,全是火器部隊。wWw;(
博洛聽得暗驚,不由望了石廷柱一眼,想起剛才石廷柱所說的話,至少要三倍精銳部隊才能抵敵明軍火器部隊,真如此言,單單明軍東路就可以抵敵大清傾國之兵,濟南還有守的必要嗎,可是放棄城牆不守,可能滅亡的更快。不守是找死,守是等死,難怪大家都不願言語。
“諸位,濟南是守,是棄,還請大家暢所欲言。”見無人說話,滿達海用沙啞的聲音道。
“大帥,末將以為濟南不可守,不如突圍吧。”終於有一個將領出言道。
“突圍,往哪裡突圍,沒聽都統大人說明軍已經拿下了長濟、齊河等縣,我軍就是想往後突圍也不可能。”馬上就有人反對。
“明軍佔了長濟,齊河又怎樣,難道我們就不能奪回來?”
“奪回來,你說的輕巧,明軍有火器,我們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奪回一座縣城,還沒有等縣城奪回來,恐怕明軍的大軍已經將我們包圍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我們就在濟南等死不成?”
“等死就等死,濟南城數十萬漢人,明狗若要攻城,我們就拿這數十萬漢人與城殉葬。”
此話一出。所有地爭執都停了下來。各人都在考慮若是以城中數十萬漢人地性命威逼明軍退兵。或許會讓明軍產生顧慮。從而保住濟南城。
清軍剛開始進入北京時。一直宣稱是為了替大明崇禎皇帝報仇。事實上這種說法也得到許多漢人官吏地認同。許多官員毫無心理負擔地作出向清廷投降地決定。原順天府巡撫宋權公然道:“吾明臣。明亡無所屬。有能為明報仇殺賊。即吾主也。”
滿清一直不承認南明政權。以偽明稱呼。就是因為清廷進入京城時打地旗號是替大明報仇。如果滿清承認了南明。他們佔據地關內之地就沒有了法理基礎。雖然滿人不在意什麼法理。只是不利於吸收大明降臣和士紳地效忠。沒有大明官吏地效力。以滿清地兵力根本無法統治太多地地區。
如今濟南被困。他們固然可以拿濟南全城百姓地性命威脅明軍。可是這樣一來。滿人統治關內地基礎等於崩潰。只能重新回到原先搶劫地道路上去。
滿達海想了想。斷然搖頭:“不行。城中百姓亦是我大清百姓。本帥不能用百姓殉葬之事逼迫明軍退軍。”
滿達海說得大義凜然。其實是擔心城中僅餘地六千多滿蒙聯軍根本彈壓不住。如果當真以城中數十萬百姓性命來威脅明軍。說不定沒等明軍退兵。城地六萬綠營兵已經反戈一擊。
聽到滿達海否決,大廳中的各人稍為失望,又象是鬆了一口氣,這些人,除了方大猷外,沒有一個漢人,自然不會在意漢人的性命,可是這是動搖大清在中原根基之事,他們也不能不顧忌。
“諸位何必如此悲觀,城中有六萬多大軍,濟南城城高牆厚,末將相信一定可以堅守到底。”博洛忍不住道。
“好吧,那就堅守吧,只要等到攝政王地大軍,我們還有一絲希望。”滿達海悲觀的道,多爾'的大軍一個多月都沒有一點訊息,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來。
守也好,棄也好,都是風險極大,相對於棄城而逃,守城總還安全一些,見主帥定了下來,各人拱了拱手:“遵令!”
數天之後,明軍的兩路大軍已經趕到,一路紮在北門,一路紮在東門,獨留西門不圍,這是兵法上圍三缺一之法,擺明了明軍就是想讓清軍出城,清軍上下反而堅定了守城的決心。
“轟隆。
”炮聲大作,明軍對濟南城的進攻開始了,無數地炮彈象不要錢似的砸在城牆上,濟南城整個三面城牆彷彿都在地動山搖,守城地清軍躲在城牆後嗦嗦抖,許多被炮彈打中的地方,守軍肢體殘缺,血肉橫飛,現場慘不忍睹,只是他們卻不得不趴在城頭,防止明軍搶城。
城中地兵力算上綠營兵來說應該充足,滿達海等人當然不會派滿蒙聯軍上城牆挨炸,全都驅使綠營兵上牆城,綠營兵本來就士氣不足,又要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