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其次,我們可以尋找一些荒廢的田地,將其納入官田範圍,這樣既能增加稅收基數,又能減輕百姓的負擔。”
陳雲嶠聽後大為贊同,他立刻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材料。然而,當他將申請提交給戶部時,卻遭到了戶部官員的拒絕。他們認為陳雲嶠請求的減稅數額過大,可能會對朝廷財政造成影響。
陳雲嶠聽到這個訊息後十分沮喪,他回到家中向王巧兒訴苦:“巧兒,戶部拒絕了我的申請。他們認為減稅數額過大,可能會影響朝廷財政。這可如何是好?”
王巧兒安慰道:“雲嶠,你不必灰心。我們可以再想其他辦法。比如,我們可以向皇帝直接奏請此事。畢竟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他的話戶部總得聽吧?”
陳雲嶠聽後眼前一亮:“對!我們可以直接找皇帝!巧兒,你真是我的賢內助!”
在王巧兒的建議下,陳雲嶠親自撰寫了一封奏摺,詳細陳述了蘇州府的賦稅困境和減稅的必要性。他透過關係將奏摺呈交給了皇帝。皇帝看了奏摺後十分重視此事,親自召見陳雲嶠詢問情況。
在皇帝的詢問下,陳雲嶠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一一陳述出來。皇帝聽後十分滿意,他下令戶部重新稽核陳雲嶠的申請,並儘快給予批覆。
不久之後,戶部的批覆終於下達。他們同意減免蘇州府八十萬石稅糧的請求,並豁免了崑山縣被水淹沒的田地總計二十萬石的稅糧。這一訊息傳出後,蘇州府的百姓們歡欣鼓舞,紛紛稱讚陳雲嶠的英明和公正。
陳雲嶠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心中也充滿了喜悅。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終於換來了百姓們的認可和幸福。他拉著王巧兒的手說道:“巧兒,如果沒有你的支援和鼓勵,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王巧兒笑著回應道:“雲嶠,我們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就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陳雲嶠到任蘇州知府已有五年,這五年間,他勤政愛民,整頓吏治,深得百姓和官員們的尊敬。王巧兒作為他的賢內助,不僅在家中操持家務,還時常在政務上為他出謀劃策,兩人默契配合,使得蘇州府的政治面貌煥然一新。
這一日,陽光明媚,清風徐來。陳雲嶠因公務繁忙,需要出城處理一些事務。他騎著馬,身後跟著幾名差役,沿著官道緩緩前行。突然,遠處傳來陣陣哀樂聲,幡幢插天,送殯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迎面而來。
陳雲嶠勒住馬韁,示意身後的差役們停下腳步。按照舊例,凡逢民間紅白大事,雖是上官經過,也要回避一旁,以示尊重。陳雲嶠深知這一點,因此他靜靜地待在路旁,讓送殯的隊伍先行透過。
送殯的隊伍越來越近,數百人抬著棺材緩緩走來。陳雲嶠目光凝重,看著隊伍中的每一個人,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悲痛和哀傷。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隊伍最前面的一位馬上騎士身上。這位騎士的穿著打扮十分華麗,但臉上卻沒有一絲傷心之意,反而顯得有些輕浮。
陳雲嶠心中一凜,暗道:“這人好生面熟,似乎在哪裡見過。”他仔細地打量著這位騎士,突然想起了什麼,眉頭緊鎖,對身邊的差役說道:“你去查訪一下,問清楚這死者是何人,這位騎士又是何許人也。”
不一會兒,差役滿頭大汗地趕來,他氣喘吁吁地對著陳雲嶠稟報道:“大人,情況已經查明瞭。原來今日送葬的死者,是蘇州府有名的大財主馬先虎的夫人,她是突然暴病而亡的。這馬先虎膝下無子,夫人又是他唯一的親屬,如今也離世了,這騎馬在前的正是馬先虎本人。”
陳雲嶠聽完,眉頭緊鎖,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起多年前的那一幕。那時,他還只是個窮小子,那時,陳雲嶠為了見到王巧兒,被馬先虎設下圈套,結果幾乎被打得半死。
如今,馬先虎的夫人突然去世,而馬先虎本人在送葬時卻毫無悲痛之意,這讓陳雲嶠心生疑竇。他深吸一口氣,對差役說道:“這其中必有隱情,我們不能就這樣放任不管。你去傳我的命令,讓送葬的隊伍立即停下,不得繼續前進。把棺材暫時寄存在附近的廟中,我稍後會親自去檢驗。”
差役領命而去,不一會兒,送葬的隊伍就被攔了下來。馬先虎見是知府大人親自出面阻攔,雖然心中不滿,但也不敢發作。他只好下馬行禮,問道:“知府大人,這是何意?為何阻我送葬?”
陳雲嶠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說道:“馬先虎,你夫人的死因有些蹊蹺,我需要親自檢驗。因此,我命令你暫停送葬,把棺材暫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