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感激涕零,連忙磕頭謝恩:“謝知府大人不殺之恩!小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陳雲嶠的這番舉動,不僅讓府吏感激不已,也讓整個蘇州府的官員們對他更加敬佩。他們知道,陳雲嶠雖然嚴格,但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官員。
然而,陳雲嶠的威嚴並不僅僅體現在對下屬的嚴格管理上。他對於朝廷派來的太監也毫不畏懼,敢於維護蘇州府的尊嚴和權益。
一次,朝廷派來的幾名太監在蘇州城內橫行霸道,他們隨意使喚官員為他們服務,甚至對官員進行辱罵和體罰。有一次,他們要求吳縣的主簿為他們辦事,結果主簿因為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而遭到太監的辱罵和威脅。
王巧兒聽說了這件事後,心中氣憤不已。她找到陳雲嶠,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雲嶠,那些太監真是太過分了!他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的主簿呢?你必須為他出頭!”
陳雲嶠聽後,怒不可遏。他立刻召集了幾名得力的侍衛,直奔吳縣而去。當他趕到現場時,只見幾名太監正氣勢洶洶地指著主簿大罵,而主簿則是一臉委屈和無助。
陳雲嶠走上前去,大聲怒斥道:“你們怎麼敢打我的主簿?難道你們認為縣裡只需要為你們服務嗎?這裡是蘇州府的地盤,不是你們撒野的地方!”
太監們被陳雲嶠的威嚴所震懾,一時間竟不敢言語。他們沒想到這位知府大人竟然如此強勢,竟然敢與他們這些朝廷派來的太監作對。
陳雲嶠見狀,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他繼續怒斥道:“你們若再敢胡作非為,休怪我不客氣!我陳雲嶠在此立誓,必將維護蘇州府的尊嚴和權益!”
太監們被陳雲嶠的氣勢所震懾,最終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他們知道這位知府大人不是他們可以輕易招惹的物件,以後在蘇州城內必須收斂自己的行為。
事情過後不久,太監們為了平息陳雲嶠的怒火併挽回一些顏面,特意擺了一桌酒席向主簿道歉。他們紛紛表示以後不會再胡作非為,並承諾將尊重蘇州府的官員和百姓。
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太監敢在蘇州府內胡作非為了。陳雲嶠的威嚴和決心不僅贏得了蘇州府官員和百姓的尊重和信任,也讓整個蘇州城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和和諧。
在蘇州府的大堂上,陳雲嶠與王巧兒並肩而坐,面對著堆積如山的陳年舊案,兩人的眉頭都不禁緊鎖。上一任知府因辦事拖沓,導致這些案件如同雜草般滋生,百姓們飽受其苦,只能常常打官司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陳雲嶠望著眼前這一堆卷宗,深吸一口氣,對王巧兒說道:“巧兒,這蘇州府的事務果然繁重,案件堆積如山,百姓們受苦不淺。我必須儘快處理這些案件,為他們帶來正義。”
王巧兒輕輕握住陳雲嶠的手,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雲嶠,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的才華和智慧,定能化解這些難題。”
在王巧兒的鼓勵和支援下,陳雲嶠決定採取行動。他每天親自坐鎮一個縣,專心處理那些陳年舊案。他公正無私,明察秋毫,每一個案件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令百姓們拍手稱快。
一天晚上,陳雲嶠處理完一天的案件後,回到家中與王巧兒共進晚餐。他一邊吃著飯,一邊感嘆道:“巧兒,今日我又處理了幾十個案件,雖然累但心中卻十分滿足。看到百姓們得到公正的裁決,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王巧兒微笑著點頭:“雲嶠,你做得很好。這些案件積壓已久,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完畢,確實不易。但你要知道,案件處理只是第一步,如何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陳雲嶠點頭稱是,他明白王巧兒的意思。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開始在當地挑選一些公正公平的老人,讓他們負責調解百姓們的糾紛。這些老人熟悉地方民情,經驗豐富,他們的加入使得糾紛調解更加迅速有效。
在陳雲嶠的努力下,蘇州府的吏治得到了極大的改觀。然而,隨著政務的逐漸理順,陳雲嶠發現賦稅問題成為了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蘇州府大部分地方都是官田,民田只佔到十五分之一,但稅糧負擔卻異常沉重。百姓們因交不起稅糧而背井離鄉,田地荒廢,一片蕭條。
陳雲嶠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憂慮。他找到王巧兒商量對策:“巧兒,你看這蘇州府的賦稅如此之重,百姓們如何承受得起?我們必須想辦法減輕他們的負擔。”
王巧兒沉思片刻後說道:“雲嶠,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我們要向戶部申請減免一部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