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琴操離開。他們走在回杭州的路上,心中感慨萬千。他們知道,琴操已經不再是那個在杭州城中名噪一時的歌妓了,她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修行者。
回到杭州的蘇東坡,每當夜幕降臨,他總是喜歡獨自一人漫步在西湖邊。晚風輕輕吹過,拂過湖面,帶來絲絲涼意,也帶走他心中的煩憂。他望著湖水波光粼粼,彷彿能從中看見琴操的身影,那個曾經與他共同度過無數美好時光的女子。
“琴操,你現在在做什麼呢?”蘇東坡低語,彷彿琴操就在身旁。他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感受那份來自遠方的寧靜與平和。他知道,他與琴操之間雖然有著深厚的情感,但各自的人生道路已經截然不同了。然而,這並沒有改變他對琴操的思念與祝福。
一日,蘇東坡坐在書房中,桌上攤開一張潔白的宣紙,手中握著毛筆,卻遲遲沒有下筆。他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想要給琴操寫一封信。他沾了沾墨汁,開始傾訴起自己的心事。
“琴操,近日來西湖的水波越發溫柔了,彷彿在訴說著我們之間的故事。我想念你在玲瓏山的時光,想念你彈琴的模樣,想念你與我品茶論詩的日子。你近來可好?修行是否順利?我雖不在你身邊,但心中卻始終掛念著你。”
,!
蘇東坡寫完信後,反覆讀了幾遍,才小心翼翼地封好信封,交給了送信的人。他站在門前,目送著送信的人遠去,心中湧起一股淡淡的期待。
不久之後,琴操的回信如約而至。她的信封上散發著淡淡的墨香,開啟信封,只見娟秀的字跡躍然紙上:
“東坡先生,收到您的來信,我心中滿是欣喜。您知道嗎?在玲瓏山上,我時常會想起與您相處的時光。您的詩詞總是能給予我無盡的啟示與靈感。我在山上潛心修行,研讀佛理,每日參禪打坐,雖然清苦但內心卻異常充實。我將自己的心得寫下並寄給您,希望能與您分享我的修行成果。”
琴操在信中還附上了她親手抄錄的佛經和幾首她最近創作的詩詞。蘇東坡拿到琴操的信件後,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他彷彿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琴操的氣息和她內心的寧靜。他被琴操的才情和堅韌所打動,心中湧起一股敬佩之情。
讀完琴操的信後,蘇東坡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情感。他決定親自前往玲瓏山看望琴操。他挑選了一個晴朗的日子,帶著禮物和書信踏上了前往玲瓏山的路途。
經過一番跋涉,蘇東坡終於來到了玲瓏山下的尼姑庵。他見到了久違的琴操,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琴操的雙眼閃爍著淚光,她感激地看著蘇東坡:“您怎麼來了?路途遙遠您辛苦了。”
蘇東坡笑著搖搖頭:“不辛苦。能見到你我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兩人在尼姑庵中度過了一個愉快而溫馨的時光。他們一起品茶論詩談論修行心得。琴操向蘇東坡展示了她在山上的生活和學習成果而蘇東坡也向琴操分享了自己在杭州的所見所聞和創作心得。
臨別之際蘇東坡再次緊緊握住琴操的手:“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雖然我們身處兩地但我們的心靈卻始終緊緊相連。無論未來如何我都將永遠祝福你。”
琴操含淚點頭:“您也一定要保重身體。我會時刻思念著您期待著與您再次相聚。”
就這樣兩人依依惜別。雖然他們不能時常相聚但他們的友誼和思念卻如同西湖的水波一般溫柔而持久。他們透過書信交流分享著彼此的生活和心得。這種情感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成為了他們心中最珍貴的寶藏。
在玲瓏山的深處,琴操每日的修行都如同詩篇般悠揚而莊重。她的生活雖然孤寂,但她的心卻充滿了平靜與滿足。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她的窗前,她便開始了一天的誦經禮佛。她的聲音如同山谷中的清泉,清澈而寧靜,迴盪在空曠的山林間。
然而,修行之路並非總是如此平靜。一日黃昏,琴操獨自坐在庵中的竹椅上,手中持著經卷,但她的心思卻飄得很遠。她望著窗外那漸漸暗淡的天空,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孤獨和寂寞。她知道,這種情緒是修行路上的考驗,但她仍然無法完全抵擋。
就在這時,庵門被輕輕敲響。琴操心中一驚,急忙放下經卷,前去開門。只見一位行僧站在門外,手中拿著一個包裹。他正是被朝廷勒令還俗的詩僧道潛。
“阿彌陀佛,道潛師兄。”琴操雙手合十,向道潛行禮。
道潛微微一笑,回禮道:“琴操師妹,好久不見。這是蘇東坡學士託我帶給你的信。”
琴操聞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