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琴操的容貌,美麗而溫柔;他記得琴操的才情,橫溢而動人。那些與琴操一起度過的日子,彷彿就在昨天,歷歷在目。
“琴操,你現在在做什麼呢?”蘇東坡輕聲自問,卻無人回答。他想象著琴操在玲瓏山上的生活,或許她已經放下了紅塵的牽絆,每日研讀經書、參禪打坐,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心中感到一絲欣慰,但同時又有一絲失落。他知道,自己與琴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彼此的生活也再無交集。
歲月如梭,轉眼間數年已過。琴操在玲瓏山上的修行越發深入,她已經成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女尼。她的言行舉止都散發著一種寧靜與祥和的氣息,彷彿與這山林融為一體。她每日潛心修行,不再關心外界的名利與紛爭,只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
而蘇東坡也已成為了一位文壇巨匠,他的詩詞文章廣為傳頌,被人們所敬仰。他的作品中時常透露出對人生的感慨與思考,也蘊含著對琴操的思念與祝福。他知道,儘管他們各自的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的心中卻始終保留著對彼此的思念與祝福。
在杭州城的文人墨客中,時常有人提及琴操的名字。他們感嘆她的才華與美貌,也惋惜她的離去。然而,即便是在尼姑庵的靜謐之中,琴操的才情與氣質也依舊能吸引著那些與她情深意切的友人。
一日,蘇東坡與黃庭堅、佛印等友人相約,一同前往玲瓏山尋找琴操。他們沿著崎嶇的山路跋涉而上,心中都充滿了期待與忐忑。他們不知道琴操現在的生活如何,也不知道她是否願意再見他們一面。
當他們終於來到玲瓏山上的尼姑庵時,只見一位身著素衣的女尼正在門前掃地。她看到一行人前來,臉上露出了一絲驚訝之色。蘇東坡上前一步,輕聲問道:“請問這裡有一位名叫琴操的女尼嗎?”女尼點了點頭:“她正在後院參禪打坐,請稍等片刻。”
不一會兒,琴操從後院走了出來。她看到蘇東坡等人,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感動。她上前施了一禮:“東坡先生、黃庭堅先生、佛印大師……許久不見,諸位可好?”
蘇東坡等人見到琴操安然無恙,心中都感到十分欣慰。他們與琴操聊起了近況與修行之事,彷彿又回到了當年的日子。雖然歲月已逝但他們的情感卻如同西湖的水波一般溫柔而持久。
最後他們依依惜別相約未來再聚。儘管他們各自的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的心中卻始終保留著對彼此的思念與祝福。
一次春日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向大地,微風帶著絲絲暖意。蘇東坡等人再次來到了玲瓏山,沿著蜿蜒的山路向尼姑庵走去。山路兩旁,野花爭豔,鳥語花香,彷彿在為他們的到來歡呼。
當他們抵達尼姑庵時,琴操正在庵前的空地上靜靜地坐著,閉目沉思。她的身旁擺著一壺清茶,幾卷經書。陽光灑在她的身上,為她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蘇東坡等人見狀,紛紛放輕了腳步,生怕打擾到她的修行。
然而,琴操卻似乎早已感知到了他們的到來。她緩緩睜開眼,臉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她起身迎接他們,帶領他們進入庵內。庵內的佈置簡單而雅緻,處處透露著一種寧靜與祥和。
眾人坐下後,琴操親自為他們沏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他們一邊品茶,一邊談論著詩詞歌賦。雖然琴操已經出家為尼,但她的才情依舊不減當年。她的話語中充滿了智慧與哲理,讓人聽了不禁為之動容。
然而,每當話題轉到琴操的出家之事時,眾人的心中都不免有些惋惜。他們勸說琴操回杭州,重新過回以前的生活。但琴操總是婉言謝絕,她微笑著說:“諸位好友,我已知足。在這裡,我可以潛心修行,追求內心的寧靜。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蘇東坡聽後,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琴操的決心,也知道她的決定無人能夠改變。他只能默默地為琴操祈禱,希望她在山上能夠平安快樂。他感慨道:“琴操啊,你的選擇讓我敬佩。但我還是希望你能偶爾回到杭州,與我們相聚。”
琴操微笑著點點頭,她知道蘇東坡的心意。但她已經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就不會再回頭。她輕輕地說:“蘇學士,我會時常想起我們曾經的時光。但我現在更希望能專注於修行,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寧靜。”
黃庭堅和佛印也紛紛表示理解和支援。他們知道琴操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也就不再強求。他們與琴操一起品茶聊天,彷彿又回到了昔日杭州城的繁華時光。
隨著日頭漸漸西沉,蘇東坡等人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