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下值後剛進門準備去沐浴更衣,就見府中的小廝急匆匆的跑到他面前:“老爺。”小廝氣喘吁吁。 “老爺,門房處有一老乞丐,非要見您,怎麼趕都不走。” 蘇轍捋著衣袖的手一頓,神色有些複雜:“哦?既然要見我,那便把人帶到廳堂。” 蘇轍是在半個時辰後,才來到廳堂內見到了這人。 待客這間屋內陳設有些簡陋,可該有的桌椅還是具備的。 只見白日那人,閉目坐在椅子上,雖說不算端正,可也並非坐姿歪斜,倒是看著給人一種鬆弛之感。 “你我並不相識,據說你不曾求過任何人,為何非要見我?” 蘇轍走到主位坐下。 趙生在蘇轍進來時,就已經睜開眼,儘管他並不能看清。 他面向蘇轍,一隻手指著心口處:“是我的心告訴我,我應該來見你。” “你好道而不得要領,陽不降,陰不升,故而肉多而浮,面赤而瘡。” 剛好府內的小廝進來給二人添茶,蘇轍掩下心中的震驚,但面上還算平靜:“趙先生,可有辦法祛除病灶?” “你自小胎裡不足,雖多年不曾復發,可病根尤在,我教你挽水以百骸,修身養性,不出半年身上沉痾盡除。” 蘇轍原以為他剛才已經高看了此人,沒想到還是小瞧他了,心裡不由的譴責了自己適才的高傲。 “還請先生告知。修身養性裡的養性該如何?” 趙生依舊還是蓬頭垢面,穿著白日那身破爛不堪的衣服,他站起身一邊往外走,一邊嘴裡說著:“你可知一夢觀山海,夢醒之時,覺也隨之醒來;……但人生亦如夢,覺與夢並無差別。” 說完搖搖晃晃的便離開了。 蘇轍對於趙生的言詞,並沒有全然理解。 趙生的話,讓蘇轍不解的地方有太多,但顯然這是一位隱於世間的得道高人。 從這以後,蘇轍再也沒見過趙生,有人說他繼續雲遊世間去了,也有人說他得道飛昇了。 不論如何,趙生話都讓他受益不少。 ——- 蘇軾在元豐七年三月,被調去汝州,離開了黃州,離開了他的那片東坡田地。 四十九歲的他在去往赴任的路上,他還特意去看了弟弟蘇轍,以及拜訪了六十三歲的王安石。 王安石與他,兩人雖說是變法期間的政敵,但卻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一起居住了十多天。之後蘇軾並沒有去汝州,而是上書官家允准他能回常州居住。 不知是出於對烏臺詩案的愧疚還是其他,宋神宗答應了他的請求。 元豐七年(1084)九月,在筠州待了五年之久的蘇轍,被任命為安徽績溪縣縣令。 蘇轍終於在他四十七歲時,做了一個有實權的七品官。 只是他剛到績溪縣沒幾個月,就聽聞官家病重的訊息。 他心中有種強烈的感應,京城怕是要變天了。 蘇轍的預感是對的,果不其然元豐八年三月,宋神宗駕崩了。 九歲的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滔滔聽政,並將年號改為元佑。 在宋神宗死後,高滔滔明確的表明她反對新法,並啟用了因為之前變法被罷官的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先後廢除了保甲法、方田法、市易法… 原本之前被罷免的那些官員迴歸朝堂,朝中自然是要來一次大清洗,只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蘇轍也在他四十七歲這年迎來了他人生中新的起點。 蘇轍在績溪縣上任剛滿半年,就被朝廷調到汴梁任校書郎,在績溪縣任職期間還生過近兩個月的病。 這日,一家人再次收拾好行李,蘇轍站在績溪縣城門口,不由的感嘆時事弄人。 “來時稻葉針鋒細,去日黃花黍粒粗。久病終慚多敝政,豐年猶喜慰耕夫。青山片片添紅葉,淥水星星照白鬚。東觀校讎非老事,眼昏那復競鉛朱。①” 蘇轍轉身上了馬車,對著趕車的車伕道:“走吧。” 原本蘇轍打算是直接進京準備赴任,只是路上靜下心來仔細一想。為求穩妥起見,蘇轍打算繞道錢塘關慢慢趕往京都。還曾與蘇軾在書信時提到此事,朝中如今局勢不明,還是小心為上。 就這樣,蘇轍一家子行程並不算快,不緊不慢的沿途經過錢塘、蘇州、潤州、高郵,甚至還去了一趟張方平所在的南都。 本以為二人上次分別後,此生難再相見,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見。 故人相見自然是分外歡喜。 元佑元年(1086)二月,蘇轍一家子終於抵達了汴梁。官職並非是校書郎,而是右司諫。 太皇太后高滔滔對於蘇轍是十分看重的,她幼時便作為養女,被養在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身邊。 對於宋仁宗、曹皇后的話十分的推崇。 她一直都記得公爹宋仁宗在位時對蘇轍蘇軾二人的點評,內心也是認可蘇轍此人。 在大宋這個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文官之間的黨派相爭一直就沒消失過。蘇轍上任之後,幫助司馬光等人將新黨的那些核心人物逐個清算,蔡確、韓縝、蔡京、章惇、呂惠卿…都被拉下馬來。 蘇轍對於政見不和的這些人,處置起來多少還是帶著些私怨的,他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