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命誤國,速即革職拿問,交刑部治罪。著準左宗棠奏請,著中國駐英、法兩國公使、一等毅勇侯、大理寺少卿曾紀澤兼署駐俄公使,加欽差大臣銜,馳赴俄都重議。
俄國駐清公使凱徳陽聞訊,怒不可遏,速發照會:此甚無契約精神,亦不符國際慣例也。由此引發一切之糾紛,包括但不侷限於戰爭,清國政府務必負完全之責任。
因定約不便依議,即將使臣拿問嚴辦。法美徳三國駐華公使亦甚憤怒,紛紛致函質問。
英國女王知悉,即命英國公使威妥瑪,親至總理衙門,懇請寬免崇厚之罪。
1880年4月9日,清國總稅務司總管赫徳密電總理衙門與李鴻章:俄人即將派軍艦來華,直進大沽口。
大戰一觸即發,直隸總督李鴻章甚惶,速即致函恭親王,請赦崇厚以固邦交。四日後,李氏再函:鴻章非敢避謗,亦非畏用兵,惟念辦理洋務以了事為要義,目下東西洋謠言日起,勢將釀成釁端,既有英君與威使雅誼關照,似不妨因而用之。
兩江總督劉坤一以此係轉圜好時機,不可錯過,力挺李氏。
前駐英法公使郭嵩燾亦言:國家辦理洋務,當以了事為義,不當以生釁構兵為名。
恭親王奕欣審時度勢,與眾軍機大臣聯奏曰:就中國朝政而論,治臣下以應得之罪,誠與外人何干?惟事關交涉,實有不能不權其利害而因時制宜者也。赦免崇厚,即不足以伐俄人之謀,實足以結英法之好。
epw336680wx
yj3jwx8pxiaohongshu
kanshubahwtbihe
:()百年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