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集《靈峰宗論導讀》(1 / 4)

小說:靈峰宗論 作者:妙音0

《靈峰宗論》最快更新 [aishu55.cc]

《靈峰宗論》導讀。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30面。

我們今天研究第二篇。這一大科是說明《正見篇》。《正見篇》的內容主要的是說明生命的真實相。生命的真實相在佛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說:

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

諸法無自性就是說一切法的本性是畢竟空的,那麼畢竟空是怎麼會有一切法呢?一切從緣起,是假借因緣的作用才能夠顯現差別的相貌。這個因緣當然主要是業力,我們由於善業的因緣而成就人天的可樂果報,我們也由於罪業的因緣而顯現三惡道的痛苦的果報,所以這個果報是我們自己去造作的業力所變現。我們從這個緣起的變化當中,站在一個修行的角度來說,我們所關心的是在這個整個變化的因緣當中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我們所應該皈依的體性、這個理體?這個是我們在研究正見篇所應該注意的。

理體,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第一部分就是空性,就是我們從生命的變化我們知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個生命它是有變化性的,而整個變化的過程我們沒有主宰性,從這個無常無我的觀察,我們能夠從這個變化的相貌當中去看到了我空法空的真理——一切法畢竟空是我們的皈依處,一切法畢竟空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前面的一篇的論文就是發明五蘊皆空的道理,這是我們剛開始會從生滅變化的因緣當中找到了一個暫時的皈依處,就是空性,從空性當中把我們無量無邊的惑業苦給息滅了。

但是我們如果要進一步追求無上菩提,追求諸佛菩薩的萬德莊嚴,這個空性的理論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地去探討,從空性當中再觀察它的背後還有一個更深、更不可思議的理性,那就是真如。這以下的論文就是發明我們大乘佛法的一個不共的皈依處,就是真如佛性,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本來面目。這當中有一段論文,請合掌:

(二)世間學問,義理淺,頭緒多,故似易反難。出世學問,義理深,線索一,故雖難仍易。線索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古云,“立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能觀心性,則具一切佛法。且如此心,不在內外中間諸處,亦非過去現在未來,亦非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緣生,豈非即空;而十界十如,三千性相,炳然齊現,無欠無餘,豈非即假。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於其中間,無是非是,豈非即中。迷此一念即空,則為六凡;迷即假,則為二乘;迷即中,則為別教。惟悟現前一念,當下即空假中,則十界無非即空假中,不於九法界外別趨佛界,亦不於佛界外別有九界,是謂三千果成,鹹稱常樂矣!向此薦取,方知千經萬論,鹹非心外施設。勉之!

這以下的論文就是蕅益大師根據天台宗的觀念來發明諸法實相。我們看第一科、總標:

世間學問,義理淺,頭緒多,故似易反難,出世學問,義理深,線索一,故雖難仍易。

一、世間學問

這一段把世間跟出世間這些聖賢之道作了一個比較。先看世間的學問:世間的道理不管是科學、或者醫學乃至於哲學,當然這些學問是一個方法,引導我們趨吉避凶、離苦得樂的方法,世間的學問基本上它的道理只是扣著我們今生今世的因緣。

比如說我們講儒家的哲學,儒家的聖賢也能夠在生命當中抉擇一套君子的立身處世之道,使令我們趨吉避凶、離苦得樂。儒家的思想有三綱領、八條目:“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個綱目——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個綱領開出來八個條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包括自利的功德,也包括利他的功德。當然這樣的一個方法的確能夠引導我們離苦得樂,但是它對於過去的生命是怎麼回事,死亡以後又是怎麼回事,就絕口不提。

就是你今生能夠根據方法創造一個廣大的功德,然後死了以後是怎麼樣,就不再提了。所以有人就問孔夫子說,這個來生的因緣是怎麼樣,死亡以後是什麼面目,孔夫子就說:“未知生,焉知死。”所以,這個世間的學問基本上是扣著今生今世的因緣來建立它的道理,所以這樣子來說是比較淺了。既然我們不知道前生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來生會有什麼情況,那我們就很難找出一個會歸處了,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頭目。所以“似易反難”,那麼我們就很難明白什麼是生命的真相,就很難理解了。

二、出世學問

“出世的學問義理深,線索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