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肉體情慾而心煩意亂,以心為主,然後確定身體的動作或志向,才能不錯方向,不亂方寸,井然有序地前進。
“養”是養心之意。“養”這個字正像字形所表現的那樣,意思是羊的食物。日語中使用的漢字是繁體字“養”。以下皆同。——譯者注羔羊是非常溫順的動物,沒有什麼智慧,如果沒有引導者,最容易迷路,就像人的心靈那樣很容易被善惡所影響。古時候,流傳著墨子見白絲而哭泣的故事。這是因為墨子感嘆,人的心靈就像未著任何顏色的絲線,隨意染色的話,既可以染成黑的也可以染成藍的。這和古代歐洲人把人的心靈稱為“tabula rasa”即白紙,意思相同。所以說,如果放任自流的話,最終是不可能向善的。因此,不僅老羊撫養它的羔羊,而且,如果人類不幫助飼養的話,就不能期望它像其他家畜那樣順利成長。相反,如果盡心盡力地飼養,溫和地對待它,羊羔會比其他動物更加對人順從,也更加可愛。因此,當基督的高徒彼得問道:“師傅,我應該為您做什麼呢?”基督重複兩遍告訴彼得:“你要是愛我的話,就替我飼養羔羊吧!”修養的“養”字就像每個人管理的羔羊,稍不細心,就會死去。相反,如果耐心飼養的話,它就會最順從你。就像對待羔羊那樣,你要給心靈食物,寒冷的時候給它溫暖,炎熱的時候替它降溫,走上迷途時,把它叫停,帶它回到正道,採取各種辦法,培養它走正道。對修養的誤解簡明扼要地講,修養就是修身、養心,其目的是謀求身心的健全發展。最近,修養二字用得非常廣泛,但是,有關修養的目的及其內容,有的學說和我的觀點不同。例如,這些人也同意修養就是養心,但是,對於心靈的解釋,卻大不一樣。按照他們的觀點,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人的心靈本來具有動物性。所以,要說養心,就要像自然主義者所提倡的那樣,隨心所欲,使心靈適應動物性,不就是修養的目的嗎?而且,根據我們的實驗,人類容易喜好惡,也容易疏遠善。從這一點來看,也因為人心的自然傾向是隨心所欲,享受樂趣,這就是順應性情來養心。何苦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呢?就像動物那樣發揮本能,不就是養心的特徵嗎?”尼采主義、高爾基主義、自然主義或者本能主義甚囂塵上就是這個原因吧。
有關修身的觀點,社會上也有人和我的思想完全不同。原本需要修的身是什麼?這一哲學或者心理學的根本問題不提,簡單地解釋為“自身”即個人。還有人提出極端的自愛學說或者自私自利論,主張:“修身之道唯求自己快樂即可,修身乃享受自我幸福之意,未必與他人相關。天上天下,唯我獨存,所以,滿足‘自我’就是修身之大綱。”以此來解釋修身的含義。但是,觀其行動,他們表現出的頹廢傾向令人感到悲哀。讓持不同標準的我來說,也許有些不禮貌:這完全不成氣候,根本談不上修身,給人渾身散漫,身體失去原形,零亂不整的印象,令人深感遺憾。實踐道德所需要的是平凡的努力我沒有能力涉獵這些理論上的基本思想,即使有所涉及,也想故意避開。我深信,即使避開理論性的思想也不會影響實踐,我認為道德的、倫理的思想並非用純粹理論就能解釋清楚的。德國的康德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對於宇宙萬物都試圖從理論上進行解釋,但是,他卻說宗教和道德用純粹理論最終是不能解釋的。他設計了實踐論來解釋。實際上,區分善惡曲直的能力與學術研究中所用的判斷真偽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無論頭腦多麼清晰,知識多麼淵博的人,也有缺乏道德觀念的。我前些年去美國旅行的時候,參觀了著名的智障福利院。在近千個智障者當中,有十個非常聰明伶俐的少年。如果與他們交流文史哲方面的話題,他們的知識面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若談論學術的話題,他們的知識面連專家都會讚歎不已。當中最令人驚奇的是數學上的奇才。無論多麼大的數字,讓他做加減乘除,他不用算盤,也不用筆,隨即就能準確地報出答案。例如,你說793625乘以99673,他立刻就回答出79102984625這個整數。而我們花三四分鐘計算也未必準確無誤,除法也一樣,他的數學天賦實在令人驚歎。然而,他們根本沒有道德觀念,偷別人的東西不覺得是壞事,撒謊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二十多年來,福利院院長每天和他們接觸並且對他們進行觀察、研究的結果是,認為道德觀念和智慧是不同的。如果以智慧為標準而論,他們可以稱為有才華的人,從道德上來看,有的人可以說是智障者。這裡只是舉出的道德和智慧之間差距明顯的極端例子,在我們每天的實踐過程中,會看到許多例子沒有這麼極端。所以,如果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