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道: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同志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線打擊的幹部。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通知劉曉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我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21)
被誣陷為江西“羅明路線”代表的鄧小平,在遵義會議前已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對被誣陷為“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而被開除黨籍判刑五年的蕭勁光,遵義會議剛開完,周恩來就向他宣佈:“會議認為,你的問題過去搞錯了,取消了對你的處分,決定恢復你的黨籍、軍籍,中央還考慮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22)
遵義會議期間,蔣介石對紅軍的圍追堵截又作了新的部署,調集四十萬兵力,企圖將中央紅軍三萬五千多人圍殲於烏江西北地區。紅軍周圍的局勢變得更加嚴峻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革軍委決定,部隊從一月十九日開始逐次向北轉移,在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二十日,中革軍委下達《渡江作戰計劃》,決定在宜賓、滬州之間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創立新的根據地。
紅軍分三路在二十七日全部推進到赤水河以東地區。毛澤東在向土城鎮行軍途中,同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商議,認為道路兩邊是山谷地帶,如果追兵孤軍深入,紅軍可以在土城以東的青槓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川軍郭勳祺師。
這場戰鬥是由毛澤東提議而經紅軍總部決定的,以紅三、五軍團為作戰主力。它在二十八日凌晨打響,川軍遭到重大打擊,紅軍也付出不少代價。經過連續幾個小時激戰,沒有取得較大戰果。後來從抓獲俘虜的番號中發現,原來的情報有誤,敵軍不是四個團六千多人,而是六個團一萬多人,對川軍的戰鬥力也估計不足,它的增援部隊又即將開到,戰局逐漸對紅軍不利。紅軍立刻由陳賡、宋任窮率領軍委縱隊幹部團上前增援。在朱德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下,幹部團猛打猛衝,終於打退了川軍的進攻,穩住了陣地。毛澤東在山頭上看到這種情景,稱讚道:“陳賡行,可以當軍長。”接著,原已北上進攻赤水縣城的紅一軍團趕回參戰,把陣地鞏固了下來。這就是土城戰鬥。
當晚,毛澤東提議召集中央政治局幾個領導人開會。會議根據各路國民黨軍隊正奔集而來進行圍堵的新情況,判明原定在這裡北渡長江的計劃已不能實現,決定迅速撤出戰鬥,渡赤水河西進。這次戰鬥打得並不好。博古那時曾說:看起來,狹隘經驗論者指揮也不成。
一月二十九日,紅軍一渡赤水,進入川南古藺、敘永地區。這時,川軍潘文華部三十六個團已部署在長江南岸的赤水、古藺、敘永一帶,防止紅軍從這裡北渡長江。毛澤東和軍委領導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不應戀戰,立刻指揮各軍團避實就虛,擺脫川軍,進入雲南省威信縣扎西地區。
毛澤東隨中央軍委縱隊於二月八日進駐紮西鎮,出席在這裡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總結了土城戰鬥失利的三條教訓:“一、敵情沒有摸準,原來以為四個團,實際是六個團,而且還有後續部隊;二、輕敵,對劉湘的模範師的戰鬥力估計太低了;三、分散了兵力,不該讓一軍團北上。我們要吸取這一仗的教訓,今後力戒之!”(23)他提出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佔遵義的主張。他的理由是:應該利用敵人錯覺,尋找有利戰機,集中優勢兵力,發揚紅軍運動戰的特長,主動地消滅敵人。為此必須整編部隊,實行輕裝,精簡機構,充實連隊。
當川軍潘文華部和滇軍孫渡部從南北兩個方向進逼扎西時,中央紅軍突然掉頭東進,再渡赤水河。中央釋出《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指出:為了有把握求得勝利,“紅軍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
紅軍在二月二十日前後第二次渡過赤水河,回師黔北。中革軍委決定集中主力進攻桐梓和婁山關以南的黔軍,乘勝奪取遵義。這次戰役,先後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隊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約三千人,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毛澤東隨中央軍委縱隊登上婁山關,極目四望,吟成《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接著,當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指揮軍隊向遵義一帶合圍時,中央紅軍又由遵義向西開進。三月十日,毛澤東在苟壩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