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後,在延安“好像巨石擊水,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人開始從新的角度,新的高度來審視問題。但是,也有一些人,主要是抗戰爆發後來到延安的知識分子和新黨員還沒有能夠理解毛澤東發動這場運動的深刻意圖和真正意義。“不少人受到自己經驗的侷限,誤以為整風就是整領導。整什麼領導呢?就是整那些直接面對他們的領導。那些高層領導中有什麼東西要整,他們當時是看不清楚的。”(24)這樣,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當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這個根本問題轉移到一大堆枝枝節節的具體問題上去。這種傾向不扭轉,就會改變整風運動的方向。那個時候,許多單位辦起牆報。在牆報上一些人以譏諷謾罵的方式批評延安存在的某些具體現象,吸引了許多讀者。一天晚上,毛澤東到中央研究院用馬燈和火把照明看牆報,認為這樣發展下去,整風學習是不能達到預定目的的。他說:“思想鬥爭有了目標了。”(25)
五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上談到:整頓三風“就是一個無產階級的思想同小資產階級思想的鬥爭”(26)。他說:這樣大批的新黨員沒有這次思想的改造,將來黨是搞不好的。毛澤東提出,全黨幹部和黨員普遍整風的內容,一是學習中央規定的二十二個檔案,一是結合學習檢查自己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在他的推動下,普遍整風在延安很快開展起來。
在整風過程中,延安文藝界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很突出。這些文藝界人士大多是在抗戰爆發後從上海等大城市來到延安的,他們滿懷救國熱情,但對同工農兵結合的思想準備卻很不足。正如周揚所回憶的那樣:“他們沒感覺到是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沒感覺到有一個要熟悉面前這些新物件的問題。他們還是上海時代的思想,覺得工農兵頭腦簡單,所以老是想著要發表東西,要在重慶在全國發表,要和文藝界來往,還是要過那種生活。身在延安,心在上海,心在大城市,這怎麼成呢?你以為這個問題簡單嗎?可不簡單啊。結合,你怎麼結合的了啊,這些人都三四十歲了,有自己的一套,而且有些作家的架子還蠻大的。”(27)在文藝界內部,相互之間也存在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爭論、分歧、對立和不團結的現象,包括還存在宗派主義的問題。因此,在普遍整風的初期,毛澤東特別重視解決文藝界的問題。
為了深入瞭解實際情況,毛澤東接觸了許多文藝界的朋友。他花很多時間同蕭軍、歐陽山、草明、艾青、舒群、劉白羽、何其芳、丁玲、羅烽等交換意見,並請他們幫助收集文藝界提出的各種意見。毛澤東深入細緻的作風和真誠坦率的態度,得到了許多文藝界人士的尊重與信賴。當時,性情孤傲的蕭軍因為工作中的矛盾想離開延安。臨行前,他到毛澤東那裡辭行,毛澤東問他究竟是什麼原因要離開?蕭軍回憶說:“我看他那麼誠懇,那麼熱情,就把我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毫無保留地同他談了。他聽了一方面安慰我,承認延安是有某些缺點的,另方面也希望我及時反映,幫助改正。”(28)毛澤東還寫信給蕭軍,坦率地說“延安有無數的壞現象,你對我說的,都值得注意,都應改正”,又關切地提醒他:“同時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絕對地看問題,要有耐心,要注意調理人我關係,要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則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29)女作家丁玲發表《三八節有感》後,毛澤東誠懇地對她說:“內部批評,一定要估計人家的長處,肯定優點,再談缺點,人家就比較容易接受了。”丁玲深受啟發,她後來說:“這話給我印象很深,我一直記在心上。”(30)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研究,毛澤東弄清了情況,決定召開一次文藝座談會來解決存在的種種問題。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至二十三日,延安文藝座談會在中央大禮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在延安的文藝工作者、中央及各部門負責人共一百多人。這次會議,對後來黨的文藝政策的制定和文藝工作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五月二日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首先發表講話,被稱為座談會的“引言”。他開宗明義地說: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換意見,研究文藝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關係,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協助,藉以打倒我們民族的敵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他強調:為中國人民解放的鬥爭中,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線。我們首先要依靠拿槍的軍隊,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他說:為了實現文藝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