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搬九鼎那一日,震驚天下的神蹟發生了。
清晨天氣難得的好。嬴摎號令三萬秦軍步卒開入王城廣場,分別圍定九鼎準備拆裝。卻有周室老內侍哀哀來報:天子執意要禮送九鼎離開洛陽。嬴摎答應了。畢竟,九鼎是周室守護了八百多年的王權神器,昔日天子禮送也不為過。片刻之間,兩匹老馬拉著一輛鏽跡斑斑的青銅王車駛進了正殿廣場,兩名侍女扶著一個大紅吉服滿頭霜雪腰身佝僂的老人下了王車。嬴摎正要上前做參見禮數,不想這髦耋老人竟是看也不看,只盯著巍巍九鼎痴痴出神。突然,老周王甩開兩個侍女,步履如飛般撲到了“中原王鼎”前伏地大拜,隨即便是一陣蒼老淒厲的哭嚎:“姬延無能!辱及宗廟社稷,辱及九鼎神器,愧對列祖列宗 愧對天地庶民也!”淒厲的哭嚎兀自迴盪間,老周王陡然神奇地躍起,奮身撞向大鼎,只聽一聲沉悶的轟鳴,九鼎間鮮血飛濺,老周王的屍身竟直挺挺飛上了中原王鼎佇立不動,雪白的鬚髮飛揚戟張。秦軍將士與在場人眾無不駭然! 便在此時,天空濃雲驟然四合,隆隆沉雷震撼天地,整個王城頓時黑暗如墨。電光蛇舞陰空,巨雷連番炸開,暴雨翻江倒海排天而來,巨大的金鐵轟鳴之聲連綿不絕,高天翻滾著火紅的雲團,一柱巨大的紅光如天宇長矛從黑沉沉的蒼穹直刺王城,整個九鼎廣場閃爍著炎炎紅光,天地混沌得無邊無際……
雲收雨住,山嶽般的九尊大鼎連同周赧王的屍身全部無蹤無影。
王城中所有與九鼎相關的職司官吏,都在那場雷電暴雨中無疾而終了。所有在場的周王隨從侍女,全部被天火焚身而死了。那個已經麻木無神的西周公死得最慘——一聲炸雷當頭劈下,竟只留下了一段木炭也似的枯樁!而同樣身臨廣場的三萬餘秦軍將士,卻一個也沒有傷亡。嬴摎驚駭莫名,當即下令退出王城紮營,密書飛報咸陽。三日後,老太子嬴柱親自到了洛陽,帶來了秦昭王密詔:毋動洛陽王城一草一木,立即班師回秦。
至此,歷夏商周三代兩千餘年,曾經無數次戰亂劫難而巍然無損的王權神器——九鼎,神奇地永遠地失蹤了!此後的史書中便再也沒有了關於九鼎下落的記載,後世的實物發掘也沒有徵兆可資尋覓蹤跡。九鼎的消失,終於塵封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永恆的謎,也做了人類文明史上一個不朽的話題。
周王朝歷經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至此宣告正式滅亡。
二、化周有長策 大軍撼山東
八年後,周室遺民又一次瘋狂了。
其時,作為周室遺民封地的小東周尚留有七城,史稱七縣,以當時地名分別是:河南、洛陽(王城之外的洛陽縣)、榖城、平陰、偃師、鞏、緱氏。已經滅國的周室遺民能保留如此一片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的封地,在戰國之世實在是破天荒了。至少,此時還沒有滅亡的兩個老諸侯——魯國、衛國的地盤便沒有小東周大。儘管如此,周室遺民對秦國還是大為不滿。箇中原因,便是周室遺民的這塊足夠大的封地不是自治諸侯。也就是說,周人只能在這方土地耕耘生存,向自己的東周君交納賦稅,除此而外,便須遵守秦國法令。
秦國的選擇,來自嚴酷的前車之鑑。
自夏商周三代有“國”伊始,戰勝國對待先朝遺民的治理方式大體經歷了兩個過程:最先是封先朝遺族為自治諸侯,後來則是保留封地而取消治權。這一過程的演變,是血淋淋地復辟反覆闢的必然結果。三代更替,商滅夏、周滅商,初期都曾經尊奉先朝遺族,許其在祖先發祥地立國自治,也就是允許其作為一個有治權的諸侯存在。其時,自治諸侯意味著幾乎是完全意義上的軍政治權。只要不反叛,只要向天子納貢稱臣,中央王室對自治諸侯便沒有任何干涉。新戰勝國之意圖,顯然是要透過保留並尊崇先朝王族,使天下庶民信服本朝之王道仁德,從而心悅誠服地臣服於新王朝。
然則,事實卻總是與新戰勝國的期望相反。先朝遺族一旦作為治權諸侯存在,便千方百計地圖謀復辟舊制,最終每每釀成顛覆新政權的禍根。最先嚐到苦果的,恰恰便是力倡王道德化的周室新朝。周人自詡德治天下,滅商後非但准許殷商遺族原居故地做自治諸侯,還分別將神農氏、黃帝、堯、舜、禹等“聖王”的後裔部族,一律封為自治諸侯。然而,僅僅過了兩三年。周武王剛剛病逝,殷商遺民首領武庚便立即策動了大規模叛亂,非但聯結了幾乎所有的“聖王”遺族諸侯與東方夷人部族大舉叛周,且匪夷所思地鼓動了周室王族中的反叛勢力一起反周,其聲勢之大,只差點兒淹沒了這個新王朝!靠著那位雄謀遠略的周公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