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
緇車轔轔出得莊門,呂不韋卻愣怔了——吊橋內外的大道兩邊,男女老幼齊刷刷夾道而立,處了族中的晚輩少年,竟全數都是呂莊田戶,細雨濛濛之中,竟是一眼望不到盡頭!驟然之間,呂不韋兩眼痠熱,淚水竟盈眶湧出,一個挺身便站上車轅拱手高聲道:“父老兄弟姐妹們,不韋告辭了!不韋不會忘記故土,不韋還會回來——”
“少東恩公,萬歲——”綠濛濛原野便是一聲春雷般的吶喊。
“後生們上!抬恩公上路——”一個蒼老的聲音喊了一聲,吊橋裡邊的大群精壯便是一聲呼喊,黑壓壓圍過來抬起緇車牽走三馬,一聲“萬歲!”吶喊,便聽嗨地一聲虎吼,一輛足足兩千斤重的青銅緇車便忽悠上了肩頭!
細雨濛濛,號子聲聲,雨水夾著淚水,呂不韋顫慄的心田湮沒在了無邊的綠野之中。
這是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的春天,呂不韋踏上了西去秦國的漫漫官道,開始了一條亙古未聞的謀國之路,低谷時期的戰國曆史,轟轟然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四章 咸陽初動
一、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
一進四月,長史與給事中屬下的兩大官署,便隨著老秦王悉數搬到了章臺。
戰國之世,中原大河流域的氣候與今迥異,林木蒼蒼,潮溼炎熱,大象犀牛鱷魚劍齒虎等諸般叢林熱地動物尋常可見。號稱金城湯池的大咸陽,雖佔盡兵家地利,然在氣候上卻正好窩在渭水一個臂彎裡,背後是高聳的北阪,東西是構成巨大河彎的林木山塬,惟餘南面來風,卻有遠處的南山(秦嶺)巍巍然橫亙數百里。大風口不利,咸陽的夏日便分外溼熱。時人諺雲:“金城無風,湯池多水,逢夏流火,燎爐烤背。”說得便是這大都咸陽,逢夏便是火爐一座,整日價揮汗如雨。商鞅建造咸陽之初,便在南山風口為孝公建了避暑的章臺,可見選定咸陽城址並非不知其弊,只是利害權衡更重安危罷了。
年年入夏,秦昭王都要在章臺住得三兩個月,輕車簡從,一有大事便立即趕回咸陽。然則今年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