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夜宿紮營,王翦與蒙武會商罷軍務,又吩咐重任中軍司馬的李信為其擬一上書,向秦王再請賞賜足夠五輩分耕的田產。李信皺著眉頭道:“將軍之請賞幾同乞貸,不覺過甚麼?”從南陽趕來迎接的蒙武也笑道:“也是,老將軍絮叨得多了,不送這上書也罷。”王翦卻搖搖手道:“不。要送。到了戰場還要送。”蒙武李信同聲道:“為何?將軍不信秦王?”王翦搖頭道:“無關信與不信也。老夫握舉國之兵遠征,朝野議論必有,天下議論必有,非秦王所能左右也。老夫屢屢上書,絮叨田產賞賜,是要秦王知道老夫所懼者何,萬不能因些許議論而掣肘大軍。另則,老夫也是要天下知道,王翦明白誅心之論,非議可以休矣!”
如是上書送達咸陽,幾日後軍使歸來稟報說:得長史李斯轉述,秦王讀罷王翦上書,拍案感慨雲,老將軍非討田宅也,實醒朝議也!秦王已經下令朝野:敢有擅議滅楚諸將軍者,視同亂國治罪!蒙武李信大為驚訝,不禁對這位老將軍敬服得五體投地了。
“諸位將軍,滅楚之功,在此一役!”
旬日之後幕府人馬抵達南陽大營,王翦第一次升帳聚將。各路大軍已經匯聚南陽一月有餘,兵將統屬等諸般軍務已經全部就緒,除了糧草輜重大型器械與候補兵器正在源源不斷運來囤積,六十萬大軍已經大體整肅了。大將們稟報完各軍情形,王翦從帥案前站起,第一次對大將們正面部署滅楚方略。王翦的劍鞘指點著楚國地圖,中氣十足的渾厚嗓音在幕府大廳嗡嗡迴盪:“楚為天下大國,滅楚根本之點,在於戒絕驕躁心氣,以面對趙國強敵那般冷靜之心對楚決戰。滅楚方略:不出輕兵,不求奇兵,全軍正面推進,一城一地下之,直至完全佔據楚國都城、全殲楚國主力、俘獲楚國王室!楚軍若與我一城一地爭奪,則我軍求之不得。楚軍若再度放棄陳地諸城,而南撤平輿地帶固守,則我軍兵分兩部:主力進逼平輿與楚軍主力相持,既不立即開戰,亦不能使其脫離;另分一軍在後,一城一城接手整肅城防,鞏固我軍後方,一俟陳地諸城穩固,立即南下合軍,尋機與楚軍決戰!明白否?”
“明白!”
“可有異議?”
“沒有異議!”大將們整齊一聲,無一人有猶豫之相。
“大國決戰以總方略為上,但有異議,儘可明說。”王翦特意一句補充。
“蒙武老將軍以為如何?”諸將無言,王翦又問一句。
“簡單!紮實!可靠!易行!該當如此!”蒙武奮然擁戴。
“李信將軍?”
此刻的李信正站在帥案之後的中軍司馬位置,見王翦詢問,跨前一步拱手高聲道:“輕兵下大國,李信之失已明!重兵壓強敵,上將軍之方略堪稱大智若愚!李信今日方知滅國之大道,謹受教!”往昔傲然無比的李信面色通紅,字字坦誠,顯然是真心悔悟了。
“謹受教!”大將們竟跟著李信整齊地喊了一聲。
得此一聲,王翦頓時心下一熱。秦軍大將們能如此一致地認同王翦今日部署,足證將士之心對首戰之錯已經是人人明白了。兵諺雲:“上下同欲者勝。”將士同心如臂使指,何城不下何堅不摧?更重要的是,認同擁戴新方略者包含了首戰敗軍的李信蒙武以及參戰的所有將軍,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心念及此,王翦對廳中大將們一拱手道:“諸位將軍認可老夫方略,老夫欣慰之至也!我軍首戰敗北,再戰便是滅楚復仇之時!諸將務必激勵將士,同心一戰!”
“同心一戰!滅楚復仇!”舉帳一聲大吼。
三月初,諸般後援到位,大軍亦休整就緒。在一個晴朗無雲的日子裡,王翦下令大軍開出了南陽大營,從安陵直入鴻溝大道,隆隆進逼陳城。王翦早已申明,除了不分兵不奔襲,南下進軍依舊走李信軍老路,就是要教楚人知道:秦軍首攻敗北並非進兵之錯,更非戰力不及楚軍,而只是分兵棄裝中了楚軍奇襲而已。
陳城的項燕幕府前所未有地忙了。
去歲大敗秦軍之後,楚國朝野大為振奮,連續攻秦的呼聲瀰漫了江淮。楚國王室與老世族大臣們亢奮不已,合縱攻秦的種種方略一個超過一個的光彩絢爛。平日萬難出手的各色私兵,忽然一夜之間變成了從來都受國府統轄的封地官軍,一反常態地紛紛開出爭相趕赴淮北,不管項燕幕府軍令如何,都一齊打起了項燕大軍的旗號竟相搶佔一座座失而復得的空城。項燕大是惱怒,立即下令整肅兵馬:凡願入大軍抗秦者,一律進駐大軍營地,不許擅自強佔城池;凡擅自強佔城池而拒絕入軍者,一律視為私兵,限期旬日退出城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