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部分(2 / 4)

小說:大秦帝國 作者:冬兒

平常。縱是年青大將受得此酒,只怕也不會在大臣議事的當口如此攪擾正題謝恩。王翦功蓋秦國,且素有“秦王師”名望,卻做如此受寵若驚狀,在秦國君臣眼裡,自然是幾分意外的滑稽。

“末將有話!”一員大將霍然站起。

“好!李信但說。”嬴政目光炯炯,拍案高聲一句。

“齊楚兩國,皆為大國。”李信做過謀劃軍機的司馬,是秦軍將領中少數幾個好讀兵書且勇猛善戰者之一,論思緒口齒之清晰,堪稱軍中第一,王賁等其餘大將遠不能及。這時,李信已經大步走到王臺下的高大板圖前,指點著地圖侃侃道,“然兩大國相比,又有不同:楚國地廣人眾,齊國地狹人寡;論士氣民心,楚人多戰而精悍頑勇,齊人多年浮華偏安,人多怯戰。伐楚伐齊,孰先孰後,不言自明!”

“你明說,究竟孰先孰後?”將軍趙佗不耐繞彎子,黑著臉高聲一句。

“凡事先易後難,李信敢請先下齊國!”

李信走回了自己的座案,殿中卻一時沒有人開口。秦王嬴政目光巡睃,見王賁皺著眉頭若有所思,叩案笑道:“少將軍思謀專注,意下如何啊?”王賁見秦王點名,霍然起身道:“末將之見,李信將軍對齊楚兩國情勢評判大體近於事實。論戰事,確實是楚國難,齊國易。然,若說先易後難,末將以為不然。”

“少將軍差矣!先易後難,滅國一直如此!”大將馮劫喊了一句。

“不。”王賁寡言,但論及軍事卻從不謙讓,見有人反詰,大步走到板圖前指點道,“滅國開首自韓國始,是先易後難。然,不能將開首試探視作一成不變。燕趙魏三國,孰難孰易?趙難,燕次難,魏國最易。可我軍如何?偏偏先攻最難的趙國!其後,燕國一戰而下,魏國水到城破。若先攻燕、魏,則今日大勢未必如此。”

“你倒是明說!先攻哪國?”趙佗又喊了一句。

“先攻難,易者不為患,甚或可能不戰而降。”

“那就是先攻楚!說明白不好麼?”趙佗又嚷嚷了一句。

殿中盪出一片笑聲,隨即一片哄哄嗡嗡的議論。秦王嬴政笑道:“好啊,李信一說,王賁又一說,兩位上將軍寧無一言乎?”蒙恬居下與王翦鄰座,見王翦似乎沒有說話意思,遂一拱手高聲道:“願先聞老將軍高見。”王翦揉了揉眼道:“老夫一罐熱米酒下肚,心下些許迷糊,你先說也。”蒙恬笑道:“老將軍不願先說,自是贊同少將軍了。”遂一拱手道,“君上,諸位,蒙恬之見與王賁將軍大同小異。大同者,目下唯餘兩國,先攻堅滅楚,戰勝之後,齊國確實可能不戰而下。小異者,滅楚之戰,仍需提防齊國暗中援助楚國。此間根源,在於當年齊國抵禦燕軍六年苦戰,楚國始終是田單軍的暗中後援,否則不可能有田單復國。此乃救亡大恩,齊國君臣數十年念念不忘。為此,楚國臨難,齊國不可能無動於衷。故此,理當給予防範,若持‘易者不為患’之心,則可能疏忽齊國。”

“上將軍所言,恰當先行攻齊!”

話音落點,李信奮然起身又道:“先攻楚,齊國有暗中援手之可能。先攻齊,則楚國必不會再度援齊。其中緣由:田單復國數十年來,齊國多次拒絕楚國合縱抗秦之請,楚國春申君主政,幾欲與齊國斷絕邦交。歸總言之,楚人怨齊久矣!齊國遇攻,楚國必不來援!一舉下齊之後,我軍沒有了東方之患,全力南下江淮,水陸並進,楚國可一鼓而下!”

“言之有理!我等贊同!”大將辛勝、馮劫等紛紛高聲。

“末將贊同王賁將軍!”趙佗、章邯等也紛紛高聲。

秦王嬴政心緒舒暢,饒有興致地左右看看道:“將軍們兩說,國尉、長史以為如何?”秦王一點,大將們立即明白了:秦國謀劃大計者,目下只有尉繚、李斯沒有說話,而這兩位重臣多在廟堂又多與秦王溝通會商,故此其對策也常常是秦王的決斷。如今見秦王點名教這兩位大臣說話,殿中紛嚷的將軍們立即安靜了下來。

“老臣以為,用兵先後,易斷也。”尉繚點了點竹杖,蒼老的聲音有一種哲人的韻味,“先難後易,抑或先易後難,皆因時勢不同而定也。以天下大勢論,楚齊兩大,皆國力悠長,不可小視。所不同者,近數十年來齊國與列國交往大減,幾無戰事,軍力顯然孱弱了許多。而在趙國衰落之後,楚國多次鼓盪合縱,差強取代了趙國領袖山東之位置。期間,楚國又曾幾次對嶺南吳越叛亂用兵,對秦也幾次攻取多有小勝。故此,楚國軍力顯然強於齊國。若能聚全力一戰而下楚國,天下可安也!其時齊國偏安東海,不足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