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之所以能在最後歲月稍有聚合,其根本原因在兩處:一則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二則是實力尚在的老世族在絕境之下不得不合力抗秦。統率楚軍的項氏父子,本身便是老世族,則是最好的說明。然則,一戰大勝,老世族相互掣肘的惡習復發,聚合出現了巨大的裂縫,滅亡遂也不可避免。
包舉江淮嶺南而成最大之國,雖世族分領鬆散組合,畢竟成就楚國也。
疲軟乏力而始終不振,世族分領之痼疾也。
搖搖欲墜而能最後一搏,世族絕境之聚合也。
戰勝而不能持久聚合,世族分治之無可救藥也。
興也分治,亡之分治,不亦悲哉!
第十章 偏安亡齊
一、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
王翦戰報飛抵咸陽之時,王城譙樓剛剛打響三更。
看罷戰報,嬴政與尚在值夜的李斯蒙毅會商片刻,當即決斷:留下蒙毅會同丞相王綰處置王書房政務,秦王與李斯趕赴郢壽。雞鳴時分,王車馬隊已飛出咸陽兼程東去了。嬴政之所以緊急趕赴郢壽,是因為王翦在戰報之外尚有一卷上書:請對吳越嶺南之百越部族連續進兵,一舉平定南中國。依此方略,則牽涉諸多方面須得一體謀劃。秦王固可在咸陽召幾位重臣就王翦上書議決回覆,然終不若與王翦當面會商更紮實。另一層原因則是,滅楚之戰的完勝,證明了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