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外交十記 作者:連過十一人

爭,克林頓政府比較清楚地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以及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中美關係因此得以在克林頓總統的第二任期內比較平穩地發展,並得到進一步提升。 1997年,###主席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1998年,克林頓總統正式訪華,並在上海公開闡述了美國對臺政策的“三不”主張。 那是6月30日上午,克林頓總統夫婦在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市民代表舉行圓桌會議時,闡述了對臺“三不”政策的內容,即美國不支援###;不支援“###”、“###”;不支援臺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 美國總統公開做出上述承諾,這是第一次。&nbsp&nbsp

香港迴歸中的中英較量(一)

香港的迴歸問題,首先是一個外交問題。從外國佔領者手中以和平手段收回祖國固有的領土,必須透過外交談判。 自迴歸的原則達成協議到政權交接,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英方要保證做好香港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保持當地的穩定和繁榮;中方則要承諾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為收回後的特別行政區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實際的具體政策,以落實“一國兩制”,保持長期的穩定和繁榮。 在這漫長的過渡期內,雙方為落實協議、履行彼此的承諾,要在眾多領域進行外交談判。當時,中方根據協議確定了總體談判方針:對於對方在過渡期間的日常行政管理,中方給予合作但不干預;對跨越迴歸、涉及未來特別行政區權益的事務,中方有發言權甚至參與權。 鄧小平在思考按“一國兩制”構想解決香港問題時,曾敏銳地洞察到,這種解決辦法的關鍵,在於過渡時期是否能保持穩定。 當時,我們對香港的前景——領土的最終迴歸,是充滿信心的,但對這麼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能否保持平穩,還是有所擔心的。我們希望不要出現大的波動和曲折,以致危害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nbsp&nbsp txt小說上傳分享

香港迴歸中的中英較量(二)

在有關香港迴歸問題的外交磋商中,中英之間曾有過一個“蜜月期”,雙方合作順利。我於1988年直接參與香港問題的磋商時,“蜜月期”尚未結束。 當時,兩國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香港進入過渡期的頭幾年。雙方就一些具體事務的磋商和談判比較順利,取得一些進展。會談的氣氛不錯,遇到意見不同,雙方還是可以考慮對方的立場,交換看法,達成一些共識。 我的第一位英方談判對手,是英國外相傑弗裡·豪。當時,他任外相多年,參與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全過程。他對中國和香港問題都十分熟悉,一直與中方有著很好的合作。 1988~1989年間,我同傑弗裡·豪會晤過三次。前兩次分別是在1988年6月紐約的裁軍特別聯大和9月的聯大會議期間,第三次是在東京參加日本天皇裕仁的葬禮之時。記得當時主要的議題,就是中方正在起草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港人的信心問題,雙方交換意見比較充分,談得不錯。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發生了政治風波後,中英關係風雲突變,出現逆轉。 隨著英國同其他西方國家一起對中國實行制裁,雙邊關係嚴重受挫。英國似乎對1984年12月正式簽署的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有些後悔了。 6月19日,傑弗裡·豪給我來信,單方面提出推遲原定於7月舉行的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第十三次會議。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舉動,因為自聯絡小組1985年成立以來,從未發生過單方面推遲會議的事情。 不久,傑弗裡·豪又致信吳學謙副總理,在對中國國內形勢做出評論的同時扯到香港問題,說香港的信心嚴重受挫。他公然提出中國軍隊在香港迴歸後究竟還要不要在香港存在的問題,並表示英方準備重新考慮1991年香港直接選舉的安排,同時要求中方推遲基本法頒佈的時間。 中國將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一事,早已寫入中英聯合宣告;而對香港1991年選舉的安排,雙方磋商中也已有共識。此時英方突然這樣提出問題,顯然是想“翻案”。 兩星期後,由我給傑弗裡·豪回覆一信,著重批駁了英方關於香港信心的說法,指出恰恰是英方的一系列不友好舉措,打擊了港人的信心。關於香港政制問題,中方不能同意英方單方面的改變。 不久,英國外相換人。我的第二位英方談判對手是梅傑。梅傑平民出身,憑著自己奮鬥,成為保守黨裡的後起之秀,這在十分重視傳統的英國官場並不多見。梅傑任外相的時間很短,後來他接替了撒切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 我同梅傑只有過兩次交往。一次是在1989年7月底,我們在巴黎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